5月22日,筆者從市國資委獲悉,今年1至4月份,納入市國資委監管的7戶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2886億元,同比增長15.7%;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50.3%;上交稅費5.1億元,同比增長47.6%;實現利潤6677萬元,同比增加2.06億元。
近年來,隨著資源整合和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我市國有企業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國有企業資產規模、營業收入、主營業務占比等各項指標均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承擔的重大事項和民生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同時,隨著內外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市國有企業也面臨全面融入市場競爭、不斷提升盈利能力的巨大挑戰。為了進一步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市國資委進一步夯實考核“指揮棒”效應,積極推動國有企業在充分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朱其松表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切感悟到在新發展階段,對國有企業融入競爭、承擔使命、履行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市各級國資系統充分借助黨史學習教育中悟出來的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嚴格規范考核程序,著力強化結果運用,努力為國有企業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增添新的動力。
連日來,市國資委黨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通過進企業、進車間、進工位,充分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員工的精神狀態、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堅持效益優先原則,遵循“一企一策”方向謀定考核指標,兼顧個性化,更突出精準性,確保實現“真考、嚴考、實考,考出效益、考出實效”的預期目標。
“從性質上看,國有企業的首要定位是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升經濟效益,才能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才能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基礎支撐、戰略引領和公共服務作用。”市國資委考評處處長徐士旺表示。為激勵國有企業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市國資委在考核指標設定時,統籌考慮公益類企業和競爭性企業的特點,進一步加大經濟效益考核指標,將考核權重提升至75分,增設人均利潤指標。對部分生產型企業設置“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指標,對企業在考核年度經自主研發擁有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且持續有效的發明專利,給予特別加分,推動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市場競爭力。
同時,為鼓勵企業在營業收入、實現利潤上對標行業一流,考核指標中設定利潤總額及人均利潤指標“加分無上限”。“國資委新的考核辦法更具針對性和激勵性,我們能創造多少效益,國資委就能給我們加多少分,而且考核結果直接和大家的薪酬掛鉤,這也大大激發了我們每個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降本增效、爭創一流的信心。”市金融控股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章文靜表示。(周瑩 霍松如 徐士旺 張煜晗)
?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張笑爽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