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王緒波)最近,相信很多人一打開電腦,桌面上首先彈出的就是“雙十一”的促銷廣告,關掉了一個又冒出來另一個。更有甚者,在一些主要門戶網站上,促銷廣告往往將打開的主頁整個覆蓋,讓人不勝其煩。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從不為人知,到變成“剁手黨”的重要節日,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不可否認,在“雙十一”當日,一些商家的促銷力度會比往常大,普通消費者也享受到了優惠,買到了心儀的商品。“雙十一”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大。在“互聯網+”的今天,依靠“雙十一”,一些曾經瀕臨破產關門的廠商“滿血復活”,生產、銷售、配送等各個環節一派繁忙景象。尤其是電商平臺,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景象,除了與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有關,電商平臺小到網頁、手機廣告推送,大到電視節目冠名,鋪天蓋地輪番“視聽轟炸”也是主要推手。比如今年,離“雙十一”還有一個多月,有關的促銷廣告就開始頻現,到了11月,推送更是達到了極點。
為產品賣得好,盡力吆喝促銷,沒問題,但強制別人觀看自家的促銷廣告,就不太講究了。不僅于情于理說不過去,于法也行不通。《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利用互聯網發布、發送廣告,不得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網絡。在互聯網頁面以彈出等形式發布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一鍵關閉。很明顯,有些商家與平臺并沒有很好地做到這一點。
從行業發展的規律來看,廣告促銷只能贏得一時,真正長久吸引回頭客的,還應是商品質量和良好服務。互聯網行業的精英們,能從無到有造出全民狂歡的節日,不可能認識不到這一點。在挖空心思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同時,能否考慮改變一下促銷的方式,畢竟消費者是有選擇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