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王文
近日,筆者在下鄉采訪時,偶然聽到有人抱怨,說想退出自己加入的老鄉微信群,原因在于少數群成員的低素質在群里暴露無遺,有人用語音“家鄉罵”,個別人甚至還發一些低俗色情的文字或視頻,污染著群里的空氣。筆者以為,從提倡鄉風文明的角度來看,相關部門加強老鄉微信群之類網絡群組的管理已刻不容緩。
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經的村民已成網民,以村、社區為單元建立的各種微信群普遍存在,它們為新時代解決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作出了獨特的貢獻。老鄉微信群已成為一些人傳遞信息、交換資訊的重要平臺。但網絡群組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更要保持秩序。更何況,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鄉風文明不能僅僅表現在線下,在網絡空間同樣要有所表現。
像老鄉微信群這樣的網絡群組,看似比較私密,其本質還是一個公共場所。網絡空間并非法外之地,在網絡空間活動,必須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堅守人文道德底線。從村民到網民,交流圈子擴大了,視野開闊了,但我們的道德認知和思想覺悟也應該同步提升。
就群主來說,要制定并完善群規,加強微信群管理,發現異常信息及時清理,對經常發低俗內容的群成員要及時提醒甚至清除出去。就群成員來說,要加強個人道德修養,不發違法違規文字、圖片、視頻,不說臟話,自覺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加強老鄉微信群之類的網絡群組文明建設,除了群主加強成員管理,群成員切實履行公民個人義務,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還需全面履行主體責任,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和技術能力,建立健全用戶注冊、信息審核、應急處置、安全防護等管理制度,讓網絡群組真正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