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 李國瑞 通訊員 尹宇蜜
【連網】 今年54歲的姜霜菊,是贛榆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從事民事審判工作30年,始終懷著對法院工作的熱愛,以耐心和細致溫暖著當事人,在百姓心中刻畫了一位可親、可信、可敬的好法官形象,被當事人親切地稱為“法官大姐”。
辦案標兵
從1984年至今,姜霜菊一直在民事審判一線工作,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她始終堅持“矛盾不上交,糾紛不擴大”的原則,反復實踐和科學歸納,創新總結出了“姜霜菊調解工作法”,即“比喻法”、“親情法”、“降溫法”、“民俗法”、“現場辦案法”、“目的法”、“切入點法”七種行之有效的案件調解方法。
審理各類案件5000多件,案件撤訴率達81%,上訴率僅為0.85%,所辦案件無一錯案、無一引發上訪纏訴……姜霜菊堪稱一名“辦案標兵”。
除了正常審理自己經辦的案件外,她還審理院長交辦的各類矛盾激化、重大疑難案件。其中有重審、再審長達20余年的房產案、調解后再審案、拆遷釘子戶案等。
平民法官
對于法官,姜霜菊有著自己的理解。“法官是老百姓的貼心人,不能光在口頭上說,要落實在辦案上。”
在辦案過程中,姜霜菊始終帶著對老百姓的深厚感情,用真心、真意、真誠去善待每一位當事人,用心、用情去化解每一起矛盾糾紛,切實做到以情動人、以誠感人、以理服人。
為了讓當事人隨時都能找到她,她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他們;為了讓當事人敞開心扉,她始終以無限的真誠和極大的耐心對待當事人。所以,許多棘手案子到她這兒,就變得不棘手了,許多被認為不講理的人,到她這兒就變得善解人意了……
為此,姜霜菊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好法官”、“法官姜大姐”、“法官阿姨”。
忠誠衛士
“有時一天要開四五次庭,加班更是家常便飯,經常是一天下來累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2008年,她因重感冒引發左耳突發性耳鳴,幾乎失聰,但開庭的計劃早就安排到10月份,她硬是帶病堅持工作到國慶節放假才去醫院。醫生檢查后大吃一驚:“再不治療,耳朵就聾了,必須馬上住院!”于是,別人放長假旅游,她卻住進了醫院。長假過后,考慮到手頭還有幾件急待處理的案件,她未等療程結束,就返回到工作崗位。
如今,姜霜菊有了一個自己的“調解工作室”,如此一來,她更忙了。
“老百姓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走進法院大門的。一個案件對于法官來說,只是承辦的無數件案件中的一件,但對當事人來說,這也許是他一輩子經歷的唯一一次官司,傷害了一個當事人,往往無形中多了一個對法律不信任的人,而維護一個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就會增加一份人們對法律的信仰、對社會的信心。”姜霜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