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 者 侍敏 通訊員 張雷 李然) “免費理療體驗”、“免費皮膚保養”、“免費皮膚測試”……當你遇到“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時,是否會想到,這些“免費”背后暗藏 的“陷阱”和“潛規則”?甚至,還會因商家不具備相關資質、操作人員技術不過關等原因造成人身傷害?最近,海州消費者王女士就在南極北路一家美容美體體驗館做免費理療體驗時,因工作人員操作器械不當造成腰部燙傷,因為是免費體驗,維權時頗有一番坎坷。
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免費理療體驗被燙傷
不久前,王女士接到南極北路附近一家美容美體館散發的一張“免費理療體驗”廣告單,商家稱只要持該廣告單就可享受一次價格數百元的免費理療體驗。面對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王女士想都沒想,就直奔該美體館享受免費服務了。
然而免費體驗過程中,因為工作人員操作不當,王女士的腰部被理療儀燙出好幾個碩大的水泡,疼痛難忍。隨后,她到醫院就診,花費醫藥費3000多元。而當她找到商家要求賠償時,卻被對方以“理療全過程沒有收費”為由拒絕。
海州市場監管局調解消費者終獲賠償
免費的理療體驗過程中被燙傷,商家是否就不用承擔賠償責任呢?
海州區市場監管局有關責任人認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還應該賠償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造成王女士腰部被燙傷,是由于商家工作人員操作不當,所以,不論該理療服務是否收費,商家都應該給消費者治療和賠償。”后經海州區市場監管局多次組織雙方面對面調解,該體驗館最終同意賠償王女士治療費用等3000元錢。
“免費體驗”不僅有“陷阱”還有風險
據記者了解,去年一年,海州區接到的各類消費投訴2000余起,其中涉及免費體驗的就有40余起,數量雖然占比不大,但影響卻很惡劣。就如“免費體驗”過程中受傷、“免費美容”后被強制購買數千元產品或“被辦卡”……
海州區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以為“免費”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撿拾這樣的餡餅,說不定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因為商家“免費”背后,不僅暗藏不為人知的“陷阱”和“潛規則”,甚至還有人身傷害。因此,監管部門建議消費者,不僅在免費體驗前要弄清商家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工作人員是否具備上崗證明以及免費體驗的具體項目等,免費體驗過程中以及事后,面對商家的大力推薦,也要仔細思量,一旦正式消費就要保存好合同、發票等證明材料,如遇到強制消費應盡快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