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趙芳 實習生 王瑤 通訊員 陳關巧 滕蕓)從5月24日起,市第一人民醫院開始全面推行實名制就診。也就是說,今后初次到醫院就診的患者無論是門診掛號還是住院,需要出示含身份信息的有效證件,包括身份證、社會保障卡、城鎮居民醫保卡、簽約的建設銀行卡等,并提供有效的聯系方式,建立個人健康信息賬戶。
那么,實名制看病將給我們帶來什么?究竟是麻煩還是方便?是否會泄露患者的隱私?實行兩天來,市民有什么感受?昨天,記者就此進行了實地采訪。
現狀自助機實名登記方便快捷
昨天上午9點,記者走進市第一人民醫院,看到門診大廳擠滿了前來就診的人們。門診大廳中央,醫院專門設立了多塊醒目的“實名制就診流程”展板,方便初診患者、復診患者了解如何操作。
在自助機旁,前來就醫的市民在引導員的幫助下進行預約、掛號、繳費、查詢等。記者拿著身份證和社會保障卡,在自助機上進行“實名登記”體驗。首先點擊屏幕上的“建檔”鍵,接著依照提示掃描身份證或插入醫保卡等卡介質,提示進行職業和手機號碼的綁定注冊,不到10秒,就提示綁定成功,可以充值掛號了。
“是否每次就醫掛號都要先進行實名登記?”記者問。
“放心吧,只要實名登記一次,以后就不用了。”引導員回答說。
據悉,初次就診患者,進行實名登記建立個人健康信息賬戶之后,以后就醫只需持居民身份證、社會保障卡、城鎮居民醫保卡、簽約的建設銀行卡或醫院診療卡其中之一,均可在醫院的自助機上預約、掛號、繳費、查詢。實名制掛號落實后,與手機進行綁定,患者可采用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方式在自助機上進行支付,減少排隊等候時間。
目前,醫院已經在門急診大廳放置50多臺自助機,安排了近20名引導員幫助就診人員,門診部、信息處、財務處等部門人員隨時為就醫人群咨詢提供答疑。
發現近40%就診患者沒帶身份證
記者觀察發現,很多患者都帶著身份證、社會保障卡或城鎮居民醫保卡就診。然而,也有不少患者因為沒有就診卡,也沒帶身份證,就在引導員的幫助下填寫《無卡就診病人信息登記表》各項信息,到門診大廳1—4號窗口辦理就診卡就診。
門診部主任朱春林告訴記者,因新政策剛實行,考慮到部分“馬大哈”患者,醫院還是給予患者方便。初步統計,這兩天每天都有近40%的就診患者沒有帶身份證,“這部分患者未隨身攜帶有效證件有客觀因素,急診因事出緊急沒隨身帶醫保卡和身份證件;還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家長沒有看病帶上孩子戶口簿的習慣。”
采訪中,很多市民對此表示認可。家住海州的蔣先生表示,采用身份證實名就醫,這樣做既是對患者本人負責,也有利于醫院加強患者相關信息的管理和保存,應該推行。
也有一些市民將實名制就診誤解為“沒身份信息今后不能看病”,對此,朱春林表示,實名制就診,是醫院滿足市民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的一種嘗試。在醫院,無論患者有沒有身份信息,救命治病任何時間都是第一位的。
目的實名登記,幫患者建立“健康檔案”
按照“就醫實名制”要求,所有就診患者掛號時必須登記患者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身份證號、聯系方式,現住址等個人信息,若患者攜帶二代身份證,則可以在掛號時自動讀取個人基本信息,登記后,每位患者將擁有唯一病歷號,今后每次就診都使用同一病歷號。
手續不算繁瑣,但為何要作此規定?朱春林介紹,推廣實名制就診可以有效避免因患者信息不準確引起的信息錯誤,同時由于身份證號碼是唯一的,所以經過認證以后,可以為患者的合法權益提供有效保障,充分享受醫院提供的各種就醫便利。
“就醫實名制給病人帶來好處多多。”朱春林說,當檢查化驗發現有危及生命跡象時,醫院可及時準確地聯系病人,應急處理。各家醫院可實行病人就診唯一號,建立病人的就診信息長期保存,可通過唯一號查閱病人的既往就診記錄,包括檢查結果、用藥情況及住院記錄等,有利于疾病的跟蹤治療及隨訪、康復治療等。
此外,也有助于“電子病歷”的推廣,“電子病歷”取代了手寫紙張病歷,不僅方便醫患,還可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增加、抗生素使用等。各家醫院陸續推出微信、支付寶、診間結算和自助機結算方式,這些都需要綁定病人就診唯一號,方可安全使用。
釋疑會泄露隱私?醫院表示不必擔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市民對實名制就診不理解,很多人也提出了疑問,既然“就醫實名制”是與患者自身健康狀況、消費權益息息相關的,自己的隱私被泄露了怎么辦?
“病情應該屬于個人隱私,以前看過什么病,不想讓人家知道,可現在實名制了,這些信息肯定逃不掉了。”“實名認證時還要提供本人手機號碼,誰知道這些信息會不會流出去,那不是擾民嗎”……
朱春林表示,確實會有一些市民不愿意實名制就診,所以目前醫院對此不是強制要求的。“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就醫實名制’可在緊急情況下與患者取得聯系,可以說,在某些情況下與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
至于醫院讀取、儲存的患者信息,朱春林表示都存在衛生系統內部的一個數據平臺,市民不用擔心會流失出去。
“系統只對患者本人負責,所以病例存檔要本人帶著身份證才可以取得自己的信息,如果本人不能來的話,需要代理人提供身份證,授權委托書,才能從醫院調到病人就診的信息。”朱春林說,“而作為醫務工作者,為患者保密是基本職業道德。”
提醒聯系方式變更到醫院及時更新
據了解,按照醫院的診療流程,患者就醫治療后,院方會根據其留下的資料定期進行隨訪,了解身體恢復情況,提醒其按時復診并提供一些必要的醫療指導。但有部分患者就醫使用的是假姓名、假地址、假電話,打過去以后,電話是空號,地址也是假的。醫院無法與患者取得聯系進行督導治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治療。
朱春林提醒患者,將手機號碼作為有效的聯系方式,在檢查、檢驗一旦發現有危及生命的跡象,或出現緊急情況時,醫療機構能在第一時間聯系到患者。因此,患者的手機號碼、聯系電話等聯系方式如發生變更,也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更新,使就醫過程更加明白、順暢、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