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十三五”以來,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系統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貫穿高質量發展要求,搶抓難得的發展機遇,凝心聚力,團結奮進,腳踏實地,追求卓越,拓展一批文化生活“新空間”,塑造一批文化服務“新品牌”,夯實一批基層文化“新標兵”,奮力將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全市重要的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拓展一批文化生活新空間
“窗明幾凈、綠植環繞、滿眼都是藏書,陽光透過落地窗,書桌上都是暖暖的,真是優美如畫的讀書地!”去年12月底,市圖書館新館投入使用,地上6層地下1層共3.5萬平方米的超級圖書館有顏值有溫度,獲得市民一撥撥點贊,成了“港城網紅打卡地”。
實際上,“十三五”以來,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公共服務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務效能為基礎,以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為重點,以文化廣電和旅游惠民樂民富民為抓手,規劃編制《連云港市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布局規劃(2017-2030)》,大力推進各項重點任務、重點目標和重點事項落地生根,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我們還打造一批市民文化生活新空間。”據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新建市非遺博物館、CATC市民文藝中心等4個市級文化場館。同時還開展市少兒圖書館、文化館等5家市級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市圖書館服務標準化和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工作獲國家、省試點并在全省推廣。完成市文化館、東海縣圖書館等10家市縣(區)文化館、圖書館功能提升,實現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國家一級館全覆蓋。
“以后家門口就能看上大片了,真好。”村民鄭傳湘高興道。去年12月31日,海州區新壩鎮沙杭新型農村社區“鄉村電影院”正式對外開放,這也是我市首家村級“院線影院”。實際上,建立村級電影院,也是完善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悉,我市已提前一年完成1690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培育省級示范文化站7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85個,市級示范社區文化廣場50個、農村文化禮堂50個等,基本形成城市“10分鐘文化圈”、鄉村“十里文化圈”。
塑造一批文化服務“新品牌”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四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優秀作品展演暨頒獎晚會上,群舞《早安!早安!》通過還原普通市民生活中的抗疫場景感染現場所有人,它也是我市八件獲獎作品之一。實際上,五年來,我市不斷推進群眾文藝創作,打造文化活動品牌,并針對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提供公益培訓和服務,取得良好社會成效。
十三五以來,我市的群眾文藝創作亮點頻頻——舉辦“山海群星獎”等群文作品評比大賽,表彰《絲路茶香》等44件優秀作品。我市還將文化惠民服務的觸角不斷向基層延伸,連續5年舉辦 “我和我的祖國”廣場文化系列活動、3屆“港城一家親”社區藝術節等文化活動萬余場次,深受群眾歡迎。
我市還不斷加大文化活動品牌的塑造,“最美中國心 大愛東海情”“伊山放歌 幸福灌云”等廣場文化獨具特色,極大豐富了城鄉居民文化生活;“贛榆風情”“文旅海州 燃亮全城”“魅力連云 山海放歌”唱出了群眾安居樂業、樂享美好生活的心聲。這些品牌文化活動已成為文化惠民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成為基層“叫得響”的文化品牌。
此外,文化公益培訓也更加豐富,“港城文化課堂”學者如云,“海州聲樂沙龍”“百姓藝術學苑”深受追捧,“瀚海連云大講堂”“山海連云喜樂匯”市民歡樂小劇場成為連云新城戲劇票友的樂園。在做好線下服務的同時,我市還不斷加快數字文化建設,開展活動信息發布、活動預約報名等網上服務,全市7家文化館均入駐江蘇公共文化云平臺,推出音樂、舞蹈、繪畫等400余項慕課資源,實現公共文化館“閉館不打烊”。
夯實一批基層文化“新標兵”
去年12月26日晚,市愛樂樂團2021新年交響音樂會在連云港大劇院舉行。管弦樂《紅旗頌》、男聲獨唱《我的太陽》等節目輪番上陣,為全市市民獻上了一道文化音樂大餐。市愛樂樂團是我市唯一一支交響樂團,自2012年成立以來,一直活躍在各種文藝舞臺上。
除了愛樂樂團之外,我市還一直活躍著眾多的群眾文藝團體——群星女子合唱團、海虹藝術團、連云區圓夢藝術團等,也涌現出諸多優秀文藝骨干,形成了一支“招之即來、來之即用”的服務基層的文化隊伍。這自然離不開我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五年來,市文廣旅局舉辦3屆圖書館、文化館從業人員技能大賽,連年舉辦全市基層文化館(站)從業人員培訓班,年均培訓從業人員500余名等。
我市還注重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培育市圖書館、文保所、美術館等18支優秀文化志愿服務團體,表彰18名文化志愿服務之星。市少兒圖書館“滿天星讀書隊”2018年榮獲“連云港市十大優秀閱讀品牌”稱號。市圖書館“書鄉少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村小項目榮獲2018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扶貧工作典型服務案例”二等獎等。市文化館“海蓮籽”青少年藝術成長營地項目獲評2019年江蘇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一等獎等。
新時代,新征程,這對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指明新目標,提出新要求。“我們將繼續提升公共服務效能,促進資源共享,推進融合發展,讓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富足。”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說。(張晨晨 馮春紅 馬一鳴 趙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