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黎一 周閃閃)當民營企業的創新基因與富民強村的目標相互交融,一場關于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正在連云區板橋街道張艞村上演。近10年來,旺和新型建材公司與張艞村共生共榮,演繹著“產業興則鄉村興,企業強則百姓富”的共富故事。
“發展這個綠電項目,只是租金一年就有60多萬元的村集體收益,后期村民還可以入股享受分紅的收益……”昨日上午,在連云區板橋街道張艞村旺和新型建材公司,“村企共建大講堂”正在火熱進行,公司負責人陳波向大家講述著即將和張艞村合作開發的新項目,言語中滿是對未來發展的憧憬與信心。
2015年成立,扎根板橋街道張艞村近10年的旺和公司,宛如一顆璀璨明珠,在科技創新和綠色節能的道路上熠熠生輝,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它與所在地張艞村的聯動共建,宛如一部精彩的“村企協奏曲”,奏響了富民強村的多贏樂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張艞村,旺和公司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這一理念。鋼渣、水渣等固廢的處理,曾是眾多生產企業面臨的環保難題。然而在這里,固廢卻成了“香餑餑”。旺和公司以周邊企業產出的鋼渣、水渣為原料,生產礦渣微粉,不僅巧妙解決了固廢難題,還創造了年產值近7000萬元的經濟效益,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完美融合。
鄉村振興的密碼,藏在村企共建的共生共贏里。旺和公司不斷用科技創新演繹著化腐朽為神奇的綠色故事。
“我們是2015年成立的,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專業生產高活性超細礦渣微粉等優質混凝土摻合料和水泥混合新型建材。”陳波說。超細粉,這種微米級新型綠色環保膠凝材料產品憑借其高細度、高活性、高流動度等優勢,在市場上備受青睞。
在超細粉生產車間,筆者看到外形酷似巨型管道的球磨機正在高效運轉,它肩負著生產高活性礦粉材料的重任。球磨機一側,頭戴紅色安全帽、身穿藍色工裝的師傅們一絲不茍地檢查機器的運行情況。超細微粉摻入混凝土中,能發揮形態效應、火山灰活性效應、微集料效應,顯著提升混凝土的綜合性能,從而大幅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實用性能。正是憑借這種卓越的產品性能,旺和公司的產品覆蓋了華東市場,廣泛應用于城鄉建筑、市政工程、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成為市場的寵兒。
“欲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旺和公司扎根鄉村,深耕專業,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經過近十年來的不懈努力,公司先后榮獲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市級“創新型中小企業”“礦渣微粉資源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稱號,產品技術可靠性、實用性和穩定性均處于行業較高水平。市場的認可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2024年,旺和公司工業總產值達4000余萬元,主要工業產品(礦渣微粉)年產40余萬噸。企業的蓬勃發展,也為張艞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村集體以土地、資金入股公司,持股35%,自2017年旺和公司投產以來,村集體年均獲益280余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穩步增長。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旺和公司積極履行這一社會責任,通過“家門口就業”工程,優先吸納張艞村勞動力,提供崗位30余個,員工月均收入達6000元。除了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張艞村集體還通過股利分紅和土地流轉收益,帶動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萬元,較10年前增長近8倍。張艞村村民胡大爺感慨:“村集體每年為我們全額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提供免費體檢服務,對于我們這些60歲以上老人每年還發放1440元生活補助,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村民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更有保障了,幸福感和獲得感也不斷提升。
讓村民既端“金飯碗”又享“入股分紅”,這是村企共建最溫暖的底色。民富村強的目標在張艞村漸行漸近,眼下,旺和公司正謀劃著和張艞村的新合作,通過盤活閑置魚塘資源發展光伏項目,為村里帶來穩定收益的同時,建立綠電合作組織、建立共富賬號,讓更多村民通過入股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為村民開辟新的增收渠道。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張艞村黨支部書記高浩力表示:“我們打算聯合旺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企業,將張艞村老村部打造成集工業研學、農耕體驗、生態康養于一體的沉浸式農旅融合示范區,多措并舉探索經濟發展的新路徑,讓鄉村發展更具活力,讓村民生活更加美好。”屆時,張艞村將形成以綠色產業為引領、農旅融合為支撐的多元發展格局,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