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從“單兵作戰”到“萬盤齊發”——解鎖港城水稻育秧“破局密碼”


        (袁春梅 譚維娜 劉靜 殷開軍)“秧好半熟稻,苗壯一半產。”當下正值水稻育秧的黃金時節,水稻秧苗的質量,直接關乎著未來的糧食收成。過去,農戶分散育秧存在成本高、風險大等問題。如今在港城,一場農業生產變革正在上演——通過大力推進集中育秧,在東海縣、海州區、灌南縣等地建成多個現代化育秧中心,借助科技力量重塑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為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和糧食安全筑牢堅實根基。


          目前,全市插秧機保有量15000多臺,育秧工廠7個,集中育秧秧田面積2萬多畝,3畝以上集中育秧點1600多個,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超92%。


        ■ 科技育秧:

        顛覆傳統

        開啟農業生產“智”時代


        走進位于海州區新壩鎮魏口村的育秧工廠,仿佛踏入一個農業科技的“未來世界”。3條全自動化的播種流水線馬力全開,秧盤供盤、基土輸送、播種、覆土、澆水、殺菌、疊盤等工序一氣呵成,全程自動化運行。


        “這套流水線每小時能播種約2400盤秧盤,足夠滿足1000畝大田的秧苗需求。”育秧工廠負責人李威介紹。制作好的秧盤會被送入恒溫室進行暗化催芽,如此培育出的秧苗格外整齊。


          部分出芽后的秧苗被送往室外稻田,另一部分則安置在玻璃房內的立體循環式育秧苗床上。這些秧盤在智能系統的操控下,如同坐上“電梯”,循環轉動。噴淋系統和補光系統默契配合,實時為秧苗補充水分、養分和光照。10臺12層循環式育秧機憑借智能控制系統,將90平方米的空間利用率提升了5倍。


          在露天育秧區,“天車”機械高效穿梭,鐵軌運秧車有序將一摞摞育秧盤運送到田塊,15名工人就能完成以往100人才能承擔的秧苗搬運、碼放任務,用工量銳減85%。與傳統育秧相比,這里的育秧周期從25天縮短至20天,秧苗出芽率和存活率提高30%,人工成本降低50%以上。自5月10日起,該中心已培育20萬盤優質粳米、雜交稻秧苗,為夏種生產注入強勁動力。


        ■ “育秧+插秧”聯動:

        構建產業矩陣

        助力糧產躍升


        距離小麥大面積收割還有半個月,連云港的水稻育秧工作已全面鋪開,爭分奪秒銜接秋糧生產。在東海縣平明水稻工廠化育秧中心,10條自動化水稻育秧流水線火力全開,育秧全程實現智能化、機械化操作。


          “東海縣水稻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95萬畝以上,產量近60萬噸,幾乎占全年糧食產量的半壁江山。穩住水稻產量,就是穩住糧食產量的‘壓艙石’。”東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汪洪洋表示。推廣機插秧是實現水稻合理密植、提高單產、改善稻米品質的關鍵舉措。2022年建成的平明水稻工廠化育秧中心,是全國單體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中育供秧基地。


          近年來,育秧中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房山、黃川、石榴、張灣4個鄉鎮紛紛建起育秧工廠,共安裝29條自動化育秧流水線。加上平明育秧中心,總生產能力足以滿足45萬畝大田的秧苗需求。


          “育秧既辛苦又考驗技術,除了育秧中心,新型經營主體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效破解了一家一戶育秧成本高、難度大、質量難保障的難題。”汪洪洋介紹,東海縣從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中,篩選出100多個優秀代表,在水稻集中育苗、機插環節給予大力扶持。


          “南粳9108、徐稻9號等優質品種這里應有盡有。通過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稻谷品質更穩定,每斤收購價能比普通品種高出0.2元。”連云港田管家騰城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洪業說。該公司不僅種好自己1萬多畝的農田,還為周邊4個鄉鎮18個村數萬畝農田提供“托管”服務,根據不同需求,提供全托管、半托管、單項服務三種模式。


        ■ 產業賦能:

        增收提質雙突破

        筑牢稻米產業根基


        ?在灌南縣百祿鎮嘉躍家庭農場,農民互相配合,熟練運用育秧機進行集中育秧作業。從放盤、鋪土、播種、覆土到秧盤輸出,不到1小時就制作出800多盤育秧盤成品,極大簡化了手工育秧的繁瑣程序。


          百祿鎮種糧大戶徐海威介紹,通過工廠化育秧,可以達到省地、省種、省工、省錢的效果,每畝地節約成本200多元。百祿鎮約6萬多畝稻田,按照傳統育秧方式,需要近7000畝秧田,通過采用工廠化育秧,只需要800畝左右的秧田就可以滿足全鎮的育秧需求。


          集中育秧不僅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更從源頭上保障了稻米品質。海州農發集團創新采用“國企平臺+社會化服務”模式,帶動周邊3萬余畝稻田實現集中育秧,構建起“育秧-機插-管護”全鏈條服務體系。這種模式既降低了小農戶的生產成本,又通過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提升了稻米品質,為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奠定堅實基礎。


          “水稻直播種植模式,產量潛力小、稻米品質低,與我市稻麥兩熟制周年高產穩產的技術要求不符,控減直播稻,必須從減輕水稻生產前期勞動強度入手,推廣省工、增產、優質的種植模式,讓農民愿意接受,而集中機械化育秧正是這樣一種理想模式。”市作栽站站長胡曙鋆表示,今年是實施直播稻控減行動的第三年,各地持續大力推進水稻“集中育秧+毯苗機插”,這對控減水稻粗獷直播、推動種植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意義深遠。


          從分散育秧到集中工廠化生產,從人工勞作到智能管控,我市以集中育秧為突破口,書寫著糧食生產的“科技新篇”。隨著更多現代化育秧中心建成投用,優質稻米產業正迎來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黃金時期,一幅糧食豐收、農民增收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永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五月天六月丁香| 福利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中文字幕人妻三级中文无码视频|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理论三级| 在线一区免费播放| 亚洲va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鲁一鲁中文字幕久久|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粉嫩极品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人与zoxxxx另类| 182tv免费视视频线路一二三| 小东西几天没做怎么这么多水|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一本岛v免费不卡一二三区| 欧美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乳授乳奶水电影小说 |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日韩三级在线电影|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毛多多水多|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多女多p多杂交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啊灬啊灬用力灬再用力岳|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字幕不卡| 亚洲最大综合网|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国内自产一区c区|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19禁在线观看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