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近日,全國各地都開始了步行街改造工程,我市隴海步行街改造也在加速,民主路、鹽河巷等歷史街區業態調整也在持續。在這波改造風潮中,如何抓住“風口”,也是各家需要解決的重點課題。
步行街改造需要“接地氣”
每一座城市,一般都會有幾條比較熱鬧的步行街令人流連忘返。據咨詢機構統計,中國經營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步行街超過2100條,總經營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但從現狀來看,現存步行街存在文化內核缺失、功能定位混亂、業態內容同質化、建筑規劃不合理等多種問題。為此,各地的步行街改造工作紛紛被提上了日程。
“我感覺步行街區最重要的是協調周邊交通。”一位來自河南的游客表示,“我們是自駕過來的,出行時發現,連云港的幾條步行街停車非常不方便。”
確實,步行街建設之初,對于周邊交通的未來發展趨勢估計不足。隨著新一輪改造到來,我市步行街要注重周邊交通體系提升,做到地上與地下結合。從步行街長遠發展看,既應注重步行街帶狀區域打造,也要注重步行街周邊大環境、大功能配套,帶動形成以步行街為走廊的城市塊狀經濟區域。
與此同時,需要注意,推進步行街升級改造,不應在追求創新或個性特色時,將其升級改造為奢侈消費、豪華消費場所,成為“高端人群”的樂園。若步行街距離平民百姓游玩、欣賞、消費習慣太遠,或者追求過高的人均消費標準,恐怕就會出現“曲高和寡”現象,偏離步行街升級改造的初衷。以北京前門步行街為例,整條步行街服裝平均價格在500元左右,化妝品價格在100元左右,小吃2元起。這樣的價格在該區域是比較便宜的,也更加容易吸引大眾消費在周邊聚集,形成人氣,帶動人潮。
當然,努力提升產品質量也是重中之重。“步行街區有些店鋪的東西質量不太好。”港城市民黎雪建議,各個步行街區應該做好環境,特別是質量環境,讓大家可以放心消費。
步行街改造要豐富“業態”
商務部步行街專家成員、中商商業發展規劃院院長賈世冬認為,步行街通過改造提升不僅形象好了,而且獲得榮譽有了“面子”,提升了知名度和人氣。不過需要注意,步行街的持續運營需要長效機制,要靠文化來支撐、商業來繁榮。
來自蘇州的游客王女士在港城游玩了兩天后,給出了她的建議。“轉了幾條步行街,特色小店較少,大部分是一些吃飯的地方,很難長時間留住客人。”
西安大唐不夜城是港城步行街區升級改造學習的對象。大唐不夜城長期堅持“突出業態創新、提升商業品質、促進消費升級”理念,著力提高品位商業、引進品牌商戶,并配套教育培訓、文化娛樂、時尚書店及特色民宿等,周邊新業態呈現出百花齊放局面。
對于市民王婷來說,步行街的“熱鬧街景”更多留存在小時候的記憶里。“小時候經常去步行街購物吃飯,后來發現,街上商鋪所售商品有點落伍了,所以現在我一般都是去蘇寧廣場、吾悅廣場等商場進行消費。在步行街逛街的時候,常常感覺周邊很熱鬧,但‘錢卻不知往哪兒花’。”
事實上,如今的步行街改造要學習商業綜合體模式。增加體驗類消費項目比重,力爭占據這條街上商戶數目的三分之一以上。與此同時,在引進餐飲商家之外,還應該考慮當下年輕人較為偏愛的項目,讓港城步行街區時尚起來。此外,要重視網紅店鋪培養,打造更多的攝影打卡地。
賈世冬坦言,同傳統的步行街區改造不同,歷史文化類的步行街區改造要兼顧“地域風”,即要結合街區歷史、地域民俗、傳統節日,讓街區成為匯聚地方特色產品和特色美食、展示地域文化的窗口,讓國內外游客一到街區就能品嘗到地方美食、購買到地方特產、品味地域文化、感受城市魅力。
步行街改造要于微處精雕
據了解,本輪步行街改造,國家明確了加強規劃布局、優化街區環境、提升商業質量、打造智慧街區、增強文化氛圍、規范運營管理六項任務,要求地方在步行街區現有基礎上改造提升,缺什么補什么,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政績工程。
其中智慧街區建設是市民最關心的。所謂智慧街區就是通過街區數字化改造,加快推廣應用5G技術,擴大無線網絡覆蓋,運用大數據技術加強消費互動和運行監測,加快街區線上線下融合。
近日,記者在市區的民主路、鹽河巷、隴海步行街等多個街區測試4G城市免費WiFi信號時,發現這些區域的信號不太理想。為此,港城相關街區應該增加街區WiFi強度,讓更多的旅行者可以將美麗街區通過網絡傳遞出去。例如,今年南京夫子廟就運用了5G技術,舉辦了5G直播燈會,實現了云逛街。該街區通過智慧街區體系建設,讓廣大消費者和商戶可以通過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官網、智慧夫子廟、高德一鍵游、慢享秦淮等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以及智慧燈桿等現場設施,及時便捷地了解步行街的各類信息,并可以在網上和街區互動。這樣的發展模式應該引入港城,讓更多人感受到步行街區的時尚感和科技感。(記 者 周 瑩 實習生 張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