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近日,市委市政府向全市黨員干部發出倡議,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在思想上做垂范,在行為上做示范,在品德上做模范,以實際行動發揮好黨員示范引領作用,帶頭涵養節儉美德,帶頭制止餐飲浪費,攜手凝聚崇尚節儉、反對浪費的社會正能量,共同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氛圍。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家家戶戶的傳統。我國是產糧大國,以占世界8%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但我國農業總體情況人均耕地不足,機械化水平與強國存在些許差距。據統計,我國在糧食浪費方面的數量是驚人的,一年光倒掉的糧食就多達1700萬噸,足以養活一個5000萬人口的國家。隨著近些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鋪張浪費現象有所抬頭。現實生活中餐飲浪費屢禁不止,主要還是盲目攀比心理作怪,追求面子,不愿寒酸,尤其表現在婚喪嫁娶、生日慶祝等聚餐上,點餐標準高、分量多、嚴重超過了食量。同時也有人覺得,浪費與否是自己的事,別人管不著,加上經濟條件允許,并沒有真正當回事。
節約糧食,是因為它是尊重勞動的體現,也是勤儉持家的好習慣,更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具體行動。“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不節,則常不足。”糧食總產量有限,人人都浪費,就會動搖國家安全的根基;相反,人人都節約,就是在“增加”糧食,能夠讓我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歷史上,不少災荒之年因為缺糧少糧,餓殍遍地。在吃飯問題上,我們要居安思危,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因此,要想讓節約糧食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就要大力倡導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正確價值觀,在全社會營造浪費糧食可恥、節約糧食光榮的氛圍,讓每個人都成為節約糧食的堅定踐行者。每個人要從自身做起,在家吃飯要合理定量,堅持“光盤”;在外吃飯要不講排場,合理點菜,不貪豐求盛,同時要養成剩菜打包的習慣,不讓盛宴變“剩”宴,造成舌尖上的浪費。(□ 莊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