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好友興奮地打電話給我,說有個培訓班能快速提高孩子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經過培訓,15分鐘能看完一本200頁的書,約我一起去報名。我忍不住大笑,好友居然相信這顯而易見的虛假宣傳,但出于好奇,還是和好友一起去了咨詢會。
“每分鐘輸入大腦的信息量10~20萬字,15分鐘能看完一本200頁的書……”這樣的宣傳材料乍聽確實會讓人心動。但稍微想一下,就可以想到其中的不合理之處。可是,當天的咨詢會爆滿,不少家長現場交了不菲的培訓費。
時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達到了新的高度,這當然不是壞事,但隨之而來的是嚴重的焦慮心態。有一個段子:“一個4歲的孩子英語單詞量1500夠不夠?”“在美國夠了,但在中國肯定是不夠的!”而市場上從早教到各種興趣班再到培優班層出不窮,無疑是迎合了家長們的心態,家長們把望子成龍的期望發揮到極致,卻忘了絕大多數孩子只是普通人。國人信奉再窮不能窮教育,家長們不惜錢財,有的甚至放棄工作,給孩子當全職陪讀,已經演變成了一種非理性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對自己、對家庭,都是一種傷害。
究其原因,家長們的焦慮,很大程度來源于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不管是識字、拼音、數學、英語,甚至是每一個科目里的微小細分領域,只要一比較,就容易產生焦慮。“我家孩子作文為啥寫不好,單詞為啥背不過,奧數怎么這么差,人家誰誰誰怎么就學得那么多,學得那么快,一講就會,一學就精,還能舉一反三……”可是,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出類拔萃的人只是少部分,而大多數人卻是普通的,而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那個大多數。
家長們因為焦慮,給孩子報各種五花八門的培訓班,不僅削弱了學校正常的教育功能,從長遠看,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我認識的一個三年級小學生從幼兒園起開始上各種培訓班,從寫字、英語、作文到跆拳道、畫畫、籃球、編程,幾乎市面上有的都學過了,然而我問孩子對什么感興趣,孩子只是茫然地搖搖頭。從表面上看,給孩子報班,或許能暫時推進孩子“跨越式”成長,但孩子在家長焦慮的重壓下學習和生活,不僅覺得沒有一點自由空間,心理也會變得非常脆弱,一旦學習成績不好、學業受挫或就業不利,將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莊婷婷)
總值班: 王夫成 朱 萍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