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8月,炎炎夏日,港城市民的心情也因此有些躁動不安。然而,8月初,一封來自灌南縣田樓鄉孤兒顧志慧尋找恩人“葉欣仁”的信件,卻無聲地平靜了所有人的內心躁動。在尋找“葉欣仁”的過程中,無數的港城市民或致電、或寫信、或伸出援手,充滿愛心的尋找之路成了一段感動之旅。
感動 每一次熱情的關注
一位孤兒,受到好心人的資助,這樣的事情在媒體記者的筆下并不少見。然而,受資助者執著尋找好心人謝恩,這樣的情況卻不多見。讀著顧志慧的來信,這個懂得感恩的農村少年讓人贊嘆。雖然沒有物質來表示謝意,但顧志慧執著于心底的一聲“謝謝”,卻比任何謝禮都要貴重。
這份心意值得所有人關注。所以,8月9日,第一篇稿件刊出后,當日就有讀者來電,為尋找“葉欣仁”提供線索。而之后,更多的市民也紛紛加入到了尋找的行列。他們中有機關公務員,有企業職工,有專家學者,有個體老板,也有普通居民。“我們這兒有一位居民”,“我們這兒有一位同事”……“不知道是不是要找的那個好心人,但他也長期資助了一位孤兒。”……類似的電話太多太多,每一個來電都飽含了市民樂于助人的熱心。
于是,灌南的好心稅官出現了,灌云的熱心企業家也出現了,甚至新浦的愛心市民也來了。他們雖然不是“葉欣仁”,卻都是熱心社會公益的“熱心人”。
大家的熱情關注不僅僅如此,在打來的電話或留言中,還有很多市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顧志慧的關心。
感動 每一次真誠的援手
開學前夕,好心人張華將從未出過遠門的顧志慧接到了市區。第一次到大超市購物,第一次吃上了漢堡包,第一次聆聽一位成功企業家的創業故事……所有的第一次,就像一縷縷陽光,融化了顧志慧心頭的堅冰。不愛說話的顧志慧,愿意主動聊天了;一直很靦腆的顧志慧,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而在這前后,還有很多的好心人把愛心灑向了顧志慧。兩位律師專門驅車上門看望顧志慧;學校免掉了顧志慧的學費;地方政府將顧志慧納入了幫助人群……每一次真誠的援手,都讓人深深感動。
“因為關注尋找,進而去關心一個家庭困難的孩子,這充分體現了港城市民無私的奉獻精神,也展現了一個城市的文明水平。”淮海工學院法學院教師張建感慨地說。
“面對困難的群眾,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應當去拉一下,扶一把。因為社會就是一個大家庭。”一位悄悄送來錢卻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民如是說。
感動 還將繼續
可惜,“葉欣仁”最終沒有找到。顧志慧在開學后再次致信本報,公開致謝“葉欣仁”及所有關愛他的人。顧家人以這種方式向媒體和讀者表達:“葉欣仁”既然無意現身,我們應該理解并尊重他的做法。
“尋找葉欣仁”的活動,在這里看似畫上了一個句號。然而,更多的讀者卻來電表示,“葉欣仁”應該只是一個化名,是灌南、贛榆方言“熱心人”的諧音。其實在港城,像“葉欣仁”一樣的“熱心人”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不僅出現在捐資助學中,還出現在扶貧濟困、熱心公益、尊老愛幼等方方面面。
于是,感動還將繼續。“尋找葉欣仁”活動是結束了,但有關“葉欣仁”的話題卻只是開個了頭。從即日起,晚報開辟“我身邊的‘葉欣仁’”專欄,曬曬讀者身邊的“葉欣仁”。如果市民有相關線索,可撥打電話15261316959與記者聯系,也可在連網(http://www.wumasheying.com)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