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李江 通訊員 許思文 宋驍)陳琳是贛榆區青口派出所社區中隊副隊長,雖然是個“80后”,但她用女性特有的耐心和細心,將社區民警這一平凡的崗位演繹得不平凡,社區百姓都把她當成“自家人”。
調解矛盾、化解糾紛是基層公安民警的家常便飯,在長期的基層工作中,陳琳摸索出一套調解民事糾紛的方法,那就是:真誠、耐心、韌性。2014年2月,居民顧某在一家美容店做皮膚保養時意外受傷,顧某懷疑美容店使用了假護膚品,雙方發生爭執,進而發生肢體沖突,導致老板的女兒流產,雙方矛盾迅速激化。趕到現場后,陳琳立即組織人員將老板娘的女兒送往醫院,隨后把雙方當事人約請到派出所進行調查。經過她一個月耐心細致地調解,雙方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采取了相應補救措施,避免了事態升級和擴大。
對于平時工作中的“小事”,陳琳有這樣的肺腑之言:“老百姓的事,有些在我們看來是小事,但在他們眼里就是關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有一次,她在對轄區一戶居民進行戶口項目核對登記時,發現了一個戶主都沒有發現的錯誤———家中一名男孩登記成了女孩。陳琳當即細心講解了更正性別所需的材料和程序,令這戶居民很是感動。像這樣的“小事”,她不知做了多少回。
陳琳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和善良對待社區工作,視居民如親人,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租房居住在中心社區的李某,曾被勞動教養一年。當她刑滿釋放回來后,家中房子已無,兒子正在上高中,生活極其貧困。陳琳為她申請了“春風行動”幫扶基金,后又主動與社區主任聯系,請他們關注李某一家的生活狀況。得知這一切,李某非常感激,逢人便說:“陳警官對我太好了,我一定要好好做人,教育好孩子,再也不做違法的事。”后來,李某的兒子成功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九年的社區民警生活,讓陳琳經歷了風風雨雨,品嘗了酸甜苦辣,也感受了付出帶來的快樂。她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轄區群眾發自內心的微笑,那是對一個社區民警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