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喬俊芳(推薦單位:東海縣)
【事跡簡介】喬俊芳,女,48歲,東海縣君誠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她是東海縣石湖鄉敬老院的“常客”,經常送來面、油、奶、餅干等生活用品,有空就來轉轉關心老人們的生活起居。11月底,她送來60床毛絨床單,又為20多位老人每人量身定制一身保暖內衣,用實際行動踐行對孤寡老人的關心。
2、徐序序(推薦單位:東海縣)
【事跡簡介】徐序序,男,37歲,東海縣桃林鎮徐才莊村村民。11月初,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出資7萬元為家鄉安裝路燈44盞,讓村里徹底告別了多年無路燈的歷史。他還主動捐助3萬元,援建家鄉百姓大舞臺、文化廣場等文化陣地,為家鄉群眾增加幸福感。
3、金中寶(推薦單位:灌云縣)
【事跡簡介】 金中寶,男,74歲,灌云縣東王集鎮水利站退休職工。2007年退休后,他將自家閑置的邊房進行改造,自費購買書架、書桌、椅子,建成了鄉村圖書館。14年來,館內藏書從5000多冊增加到2萬余冊,村民們主動來借閱書籍學習知識,小小圖書館也為鄉村兒童插上了夢想的翅膀。
4、胡現彥(推薦單位:灌云縣)
【事跡簡介】 胡現彥,女,灌云縣楊集鎮新華村村民。25歲時她患上了一種罕見的血液系統疾病,盡管飽受病痛折磨,但她依然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熱衷慈善事業,每逢過年過節都要到附近敬老院、孤兒院捐贈省吃儉用存下的錢。2020年,罹患直腸癌的胡現彥簽署遺體捐贈申請書,自愿放棄化療以保證去世后遺體的科研價值。2021年5月,胡現彥的生命定格在了53歲,留下了生命“最后的饋贈”。
5、林玉霞(推薦單位:灌南縣)
【事跡簡介】林玉霞,女,49歲,灌南縣三口鎮堯河村村民。她是一個長年漂泊在江海的漁婦,因丈夫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她扛起了男人的擔當,為了供兒女讀書,她省吃儉用,含辛茹苦,把家經營得幸福而又溫馨。她善良大愛,牽頭成立灌南縣悅彩公益組織青少年服務中心,經常幫助鄰友們排憂解難,獲得周邊群眾的一致稱贊。2020年獲評全國最美家庭。
6、秦民(推薦單位:贛榆區)
【事跡簡介】秦民,男,47歲,贛榆“彩虹橋”心智障礙者家庭互助中心負責人。1998年以來,他先后資助10余名殘疾兒童,無償提供自家房屋,購置康復器材,創辦青城名邸殘疾人之家,斥資20余萬元新建600多平方米的“彩虹橋”互助中心。目前,中心有30多個家庭常態參與中心運行,300多個心智障礙兒童和家庭得到幫助和關愛。
7、焦小龍(推薦單位:海州區)
【事跡簡介】焦小龍,男,47歲,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多年來,他先后組織志愿公益活動70余次,資助7名困難家庭的孩子,為甘肅、青海等西部地區捐冬衣捐書籍19000余件。他帶領“一路童行”愛心家庭資助困難學子1000余名,捐助物資數十萬元,為祖國西部和連云港眾多貧困家庭點亮了希望之燈。
8、黃秀英(推薦單位:海州區)
【事跡簡介】 黃秀英,女,78歲,海州區海州街道南門社區居民。10多年來,她義務參加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主動發起成立了南門社區“銀齡志愿者服務隊”,用木板自制了《文明公約》開展宣傳,組織轄區小學生成立了“學雷鋒小組”,時常開展道德教育,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黃奶奶。在她的帶動下,樓區居民鄰里關系和諧融洽,維護社區環境意識明顯增強。
9、夏心奇(推薦單位:連云區)
【事跡簡介】夏心奇,男,51歲,連云區宿城街道供電所電工。他是無私奉獻的社區義務維修工,居民一遇到問題就會求助他,夏師傅總是放下手頭的事情,第一時間來檢查修理。修理電器所需要的工具和零配件都是夏師傅自費購買,從不問居民收取一分錢。二十多年來,他義務為居民服務400余次,主動關心幫助弱勢群體,把溫暖送到社區每個角落。
10、顏士平(推薦單位:市開發區)
【事跡簡介】顏士平,女,56歲,市開發區昌圩社區居民。她是社區的熱心人,無論是創文創衛、疫情防控、文化活動她都沖在第一線,積極引導居民參與。誰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只要她出面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老舊小區管道經常堵塞,每次都是她都跑前跑后聯系疏通。她的善舉感染著每一位居民,鄰里團結、友愛互助,整個小區充滿了文明和諧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