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文英:農村婦義務照顧軍人妻兒
【連網】 都文英,女,海州區錦屏鎮居民。1996年,錦屏山雷達站王指導員愛人侯女士上山突發疾病,都文英將侯女士和其兒子接回家中義務照顧,直到病好。今年8月10日,當時的王指導員成了一位大校,并帶著一家三口前來感謝都文英,送去的1萬元現金也被都文英婉言謝絕。
“我是來尋找17年前幫助我們一家的大恩人!”8月10日下午,一位自稱是廣州軍區某部軍人的王姓中年男子攜妻兒來到海州區錦屏鎮中山社區,懇求社區主任章開艷幫他尋找17年前給予他一家無私幫助的恩人。
回憶往事,軍人的眼中噙滿淚水。1996年的大年初五,夜色漆黑,幾位軍人神色匆匆,抬著一位昏迷不醒的婦女從錦屏山上下來趕往醫院。這位年輕婦女姓侯,丈夫姓王,是錦屏山雷達站的指導員。因為丈夫常年在山上擔任重要任務,一年難得回家一次。年關將近,思夫心切的侯女士便帶著7歲的兒子來探親,但沒想到突患重病。
經緊急搶救,侯女士轉危為安。但醫生說,這種疾病需要長期靜養和細心的陪護,否則很容易復發。山上是軍營,沒有良好的條件讓病人休養,自己工作忙,更沒時間陪護,怎么辦呢?這讓王指導員焦灼不安。
這時,在醫院看病的都文英正好聽說了此事,看著侯女士虛弱地躺在病床上,孩子在身邊轉來轉去,眼淚汪汪,她心里很不是滋味。都文英和老伴商量后,找到了王指導員,提出了讓母子倆到她家休養,自己在家開小店,順便可以照顧他們。王指導員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
都文英把自家的房子騰出兩間給母子倆,自己和老伴王同廣每天來照顧他們,孩子每天都親切地叫都文英姑姑,兩家真的變成了一家人。對門鄰居吳玉章聽說了此事,把家里的新被子拿來給他們母子,每次到街上買菜,總會多買一些送給他們,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也不忘給他們送來。一年后,侯女士的病漸漸康復了,她要和兒子一起回老家。離別時,小家伙抱住“姑姑”的腿怎么也不舍離開,侯女士更是不停地謝著這位好心的大姐。
17年后,當時的王指導員成了一位大校,而他的兒子也成為空軍連長。他們一家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錦屏山和山下幫助他們一家的好人,決定一家三口專程趕來連云港尋找恩人。
在社區的幫助下,兩家人終于得以相見。畫面和17年前分別的場面是那么驚人地相似,兩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難分難舍。大校的眼睛已通紅,緊緊握住恩人的手,表示由衷的感謝,大校的兒子反復向“姑姑”一家敬禮。都文英讓孩子開車帶著大校一家,陪著他們將錦屏山轉了個遍。大校一家反復邀請,年前一定要到他們廣州的家里玩。
離別時,王大校拿出1萬元現金,希望能補償當初一年欠下的房租和都文英一家的照顧費用,都文英堅決謝絕,她說:“我們本是一家人,哪有向家里人收房租的道理?” (編輯:王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