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王善福,贛榆縣贛馬鎮東上村農民,1962年8月出生,男,家有三個孩子。近年來,王善福在縣城做起了廢書紙收購生意,并不富裕的他卻默默的資助六名孩子讀書求學,用微薄的力量給孩子送去希望和光明。在他的資助下,2013年,班莊鎮貧困、單親家庭的龐敬官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江蘇科技大,其助學事跡被省、市、縣電視臺及《楊子晚報》、《連云港日報》《蒼梧晚報》、《贛榆報》報道。
“這么多年,我已養成了習慣,天一亮就起床,收拾分類前天拉回家的廢舊物品。7點多鐘吃飯,有時要是接到客戶電話,那是連飯也顧上吃,得趕緊的去,不能讓人家等。手機每天24小時開機,現如今我是以收購廢紙為主,其它的也收,有時一個人忙不過來,家屬會跟著我一起干。收入也還湊和,就是忙和累”。近日,在青口鎮后新莊社區一堆滿廢舊物品的農家院子里,王善福放下手中的活向筆者說道。
現年52歲,先前會瓦工手藝的王善福是從91年改行從事廢品收購,如同王善福所說的那樣,年輕時干瓦工也苦和累,但每年掙不著幾個錢。起初是從收舊酒瓶、舊家電起步的,發現收入也不低且人還落得個輕松,這一干到現在便20多年。交流中,王善福的手機幾次響起,接聽均是找他前去收購廢品的電話。
王善福說“從事這行業時間長了,生意也是越來越好,每天上午是他一天中最忙的時間段,除了陰雨天。有時沒有收購生意,他便在家中和老伴將整理好的廢品運往縣大的廢品收購去,紙類的則再進行分揀,將舊書舊報能用的紙進行再分類,不能再利用的則運往山東造紙廠去,能利用的則讓家屬到學校門口擺地攤。
做生意要講誠信,不然人家找你一回下回就不再找你了。你看,我收廢品還印了名片,每做成一樁我就會送張名片給人家,一是便于下次聯系,二是要是算錯了帳,少給了人家的錢,好讓人家找我。這么多年我一直是這樣堅持做下去的,所以我的生意是越來越好,因為人家都相信我。”說到這,王善福一臉的自信和燦爛。
說實話,從事廢品這行業挺不容易的,現在還好點,高點的樓都有電梯,先前的樓層沒有電梯,收購時是都是自己從樓上把物品背下,中午飯時常勞不到吃,實在餓極了就買點面包、快餐面湊和下。有時要是遇到大的客戶,自己和家屬兩人忙不過來,就會找親戚來幫忙,要守時,說幾點到就幾點到,說幾點干完就幾點干完。這天你來,要不是你多次打電話給我,我不好意思拒你,不然我早就走了。
交流中,筆者還了解到王善福雖然并不富有,但這么多年來,他一直默默的資助六個孩子讀書,其中班莊鎮的龐敬官,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江蘇科技大。問及助學根由,王善福坦然的說,助學的事還是從3年前說起,那時他在贛中門前擺攤賣舊書和龐認識,得知孩子父親去世早,家中有奶奶、母親、妹妹相依為命,生活困難,就產生了同情的念頭,免費給孩子所需求的學習資料。因家中離學校近,再后來家中一做好點的飯,我都會找孩子來家中吃,就這樣相繼認識了六名困苦的孩子,孩子們學習空閑時也會來我家幫助干點活,收拾廢品。
王善福說,今年龐敬官考了大學,沒有多,開學前我還送給孩子400元,孩子流淚了。開學前一天,龐敬字提前來我家住一晚,早上我騎摩托三輪車送孩子去車站坐車,不然孩子早上從班莊鎮趕到車站趕不及。對自己的做法,家屬和孩子都很支持,特別是在贛中讀高三的兒子對我更欽佩。今后,我還會盡自己的能力去關心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讓更多的孩子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說起這,王善福是一臉的幸福。
說起收購廢舊物品,王善福坦言,除了苦和累,從事這行時間長了,生意也是越來越好。有了經濟的支持,他先后撫養大女兒、三女兒讀完了大學,現在最小的孩子在讀高三。王善福備受鄰居尊重,不僅是因為他把兩個孩子培養成為大學生,更重要的是,他在生活并不寬裕的情況下,幫助了多名生活困難的孩子。
“王叔叔,感謝您對我的幫助,我一定會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這是王強(化名)給王善福發來的一條短信。說起這孩子,王善福長嘆:這孩子前年父母離異后跟隨母親生活,考上了南京郵電大學后,家里比較困難,去年開學時我也給孩子送去了300元。
“那些收來的舊書,對我來說也就幾毛錢,但是那些家庭困難的孩子拿不出幾十元錢買新書,他們來我這里找,我都不要他們的錢,家里做了好吃的,就會留孩子在家吃飯,手上有錢時也會給他們一些生活費。”王善福至今仍與6個受助孩子保持著聯系,并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及時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