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一位肢體殘疾的青年,高中畢業后,參加工作,然后企業改制下崗失業了,為了生活,他舉債創業,遭遇了許多挫折和失敗,但在困難面前,他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終于成功地闖出了一條創業致富的道路,把事業干得紅紅火火。不僅如此,他還致富不忘回報鄉親,帶動家鄉200多戶農民創業致富,幫扶60多位殘疾人自強自立,靠勤勞的雙手做工賺錢,自食其力,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贊譽,他就是東海縣平明鎮大顧村殘疾青年張坤。
屢次遭遇坎坷
1992年,20歲的張坤高中畢業,回鄉后,由于患小兒麻痹癥導致左腿殘疾,行走不便,外出打工找活干屢遭拒絕,此時他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中。幸虧哥哥找一個熟人幫忙,才在平明供銷社為他找到了一份營業員的工作,張坤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差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可是,好景不長,2001年,供銷社實行改制,張坤下崗了,失去工作后,他只好待在家里,連起碼的生活來源都成問題,父親去世早,他得養活自己和母親。左思右想,他覺得還是應該靠自己的雙手去做事掙錢。于是他托親告友借了1萬元錢做鋪底資金,在平明鎮開了一個商店。由于懂經營人和善,生意做得很順當,不但解決了一家人的生活問題,還能夠有一些積蓄。正當他想加大投入,把商店規模擴大一點的時候,不幸的事情又一次降臨,一天夜里他的商店遭到盜竊,現金和貴重的商品被洗劫一空。遭此橫禍,張坤再無力恢復經營,商店只好停開。此后,他試著養雞、做中介,可是都沒有干成功。
執著創業富民
面對挫折與打擊,張坤一直沒有失去創業的信心,他想起做中介時認識的一位在上海搞服裝的朋友,決定到上海去考察一下市場行情,順便找這位朋友看看能否有合適的項目做。這位華翔制衣公司的老板看張坤為人踏實,像個做事的人,就推薦他承攬自己公司的服裝繡花生意,這種生意不需要多大投資,只要誠信經營,保證質量就行。張坤欣然接受,當時就跟公司簽訂了業務合同。
回家后投資10多萬元創辦了一個服飾加工培訓基地,主要對學員培訓手工鉤繡、釘珠片,穿金片等手工技術,當年就免費培訓婦女300人次,其中殘疾人達到80多人。隨后他又成立蘭亭服裝廠,招收當地的留守婦女和殘疾人加工服裝,由于大部分員工都是接受過技術培訓的,部分殘疾員工更是做工仔細,責任心強,所以深受華翔公司的信任,簽單生意源源不斷。后來,張坤又陸續與浙江百花繡業等好多家公司建立起了業務關系,生意越做越大。旺季,廠里的工人做不完活,張坤就發展經紀人,讓經紀人把廠里的繡花衣服領回去,分到不便出來務工的婦女家中,讓她們在家里利用空閑時間繡花,繡出成品后,再由經紀人統一送回廠里。這樣,每名婦女在家不用出門,一個月也能掙幾百塊錢,而在張坤繡花廠打工的工人,每個月都能掙到1000元到1500元的工資。
目前,張坤下設的分廠僅在本鎮就有50多家,還輻射到石榴鎮、山左口鄉和沭陽縣等地,年產值達500萬元,利潤近100萬元,蘭亭服裝廠也被評定為連云港市“星級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