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朱萍 通訊員 吳淑珩 丁茂柏)30年前,戰友對他說:“如果我犧牲了,請你一定要照顧我的父母。”沒想到戰友一語成讖。為了這句承諾,灌云縣工商局干部陳魯言把烈士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照顧,30年來,風霜雨雪,從未間斷。陳魯言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一段沒有血緣關系的骨肉親情,上個月,他獲得“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稱號。
1979年2月,陳魯言、吉興林到昆明部隊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戰場上,兩位灌云老鄉第一次見面;戰火中,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陳魯言說,吉興林19歲參軍,22歲上了戰場,27歲那年在云南犧牲。回想起往事,陳魯言依然感慨不已。1984年4月28日,在收復老山戰斗中,吉興林為掩護戰友而身負重傷,后因傷勢過重不幸犧牲。那一天,吉興林的女兒在灌云縣出生。這一切,對于和吉興林情同手足的陳魯言來說,傷痛更加難以言喻。
遭遇喪子之痛,吉興林的父母悲痛欲絕,旁人怎么勸也勸不住,但只要陳魯言進了家門,老人就能平靜下來,看到這一幕,陳魯言明白自己在老人心中的分量。30年來,只要有空,陳魯言就到吉興林烈士家中看望老人,盡兒女之孝。老人生病住院,他墊付醫藥費,買營養品,并守護在老人的床前,為他們喂飯吃藥,端屎端尿。每年春節和中秋節前夕,陳魯言總會帶著妻兒到老人家中看望。平常老人家中有事,陳魯言也總當成自己的事來做。陳魯言住單位宿舍離老人家有點遠,來回不方便,1997年,他賣掉了自己的住處,在老人家的旁邊蓋了房屋住下。他說:“我要多陪陪他們。”
如果說,一開始看望老人是對戰友的懷念,這么多年來,戰友情已變成了一種兒女對父母的惦念和牽掛。老兩口也早把陳魯言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家里有什么大事,都會跟他商量。老人過生日,一定要等著他來,每年的大年初一,老人都會精心擺上幾樣小菜,準備點好酒,坐等陳魯言的到來。2010年,吉興林烈士的父親去世,陳魯言披麻戴孝為老人送行。如今,吉興林烈士的母親半身不遂,陳魯言夫妻倆和吉興林烈士的弟妹們一道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
陳魯言的做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陳魯言的老父親對他說:“你要堅持下去。”陳魯言的妻子經常為老人家買菜、洗衣,還給他們洗腳。今年清明,陳魯言帶著鮮花再次來到灌云縣烈士陵園。他對筆者表示,自己只是為戰友的家人做點小事,不負他的囑托,希望活著的人能夠多看望、多關心烈士親屬,讓英雄們瞑目。 (編輯:王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