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是第8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夯實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社會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把我們黨對國家安全的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為破解我國國家安全面臨的難題、推進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沒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寫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我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空前復雜的情況,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進一步凸顯了思想文化力量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整合社會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能力,擴大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力,掌握價值觀念領域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英國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不能停留在舞個獅子、包個餃子、耍套功夫上,不能滿足于向國外提供一些表層的文化符號上,關鍵是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
——2018年8月21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激活其內在的強大生命力。要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科學對待世界各國文化,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要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要廣交朋友、團結和爭取大多數,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要講究輿論斗爭的策略和藝術,提升重大問題對外發聲能力。
——2021年5月31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經過幾代人不懈奮斗,前兩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挨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依托我國發展的生動實踐,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