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水利、水稻、水晶,是江蘇連云港東海縣的“三水”,也是東海發展史上的三個里程碑。如今,“三水”已成為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銀。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東海縣建有大、中、小型水庫60座,號稱“百庫之縣”。新中國成立后,東海人民掀起興修水利的熱潮,建成以新沭河為防洪屏障,以龍梁河、石安河、淮沭新河和薔薇河“三進一出”為骨干,以水庫、閘、站為調控樞紐,以溝、河、渠系為排灌網絡的防洪、排澇、灌溉、防漬的水利系統。土地實現自流灌溉,為東海“旱改水”奠定了基礎。同時,還制定了農田水利實行“全面規劃、分期實施、推磨轉圈、先后受益、以工換工、大體平衡”的政策和興修水利要“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辦法,全縣水利得到迅猛發展。
東海縣境內的石梁河水庫,則是江蘇省最大的人工水庫,1958年12月建成,該水庫具有防洪、蓄水、灌溉、發電等多項功能,既是東調南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江蘇省重點防洪保安工程,自建成以來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此外,江蘇省第二大人工水庫——安峰山水庫也坐落在東海縣。
水稻種植是東海縣最基礎的農業產業。如今,大米成了這座城市的歷史名片,折射了其重要地位。東海縣是蘇北產糧大縣,在早期,東海縣的農業結構是以旱作物山芋、花生、玉米、小麥等為主,農作物在缺肥少管理的傳統種植模式下基本上是“望天收”,產量很低。后來,東海縣不斷調整農業生產種植結構,加大“旱改水”推進力度,水稻種植面積逐年上升。目前,水稻種植面積已達百萬畝,水稻種植不僅帶富了一方百姓,還成了當地村民的“搖錢樹”。
隨著東海縣農業經濟迅速發展,目前東海縣已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業綜合實力百強縣。同時,還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鮮切花產業基地和肉牛養殖示范基地。東海大米、黃川草莓、石梁河葡萄、雙店鎮百合花、東海老淮豬和東海水晶一起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水晶是東海縣最具特色的產業。東海縣是聞名中外的“世界水晶之都”。東海石英儲量約3億噸,水晶儲量約30萬噸。東海水晶儲量和純度均居全國第一。1991年,舉辦了第一屆“中國東海水晶節”,提出了“以水晶為媒介,讓世界了解東海;以水晶為橋梁,讓東海走向世界”的宣傳口號,并一直沿用下來。
同時,投資興建東海水晶市場、中國東海水晶城、中國水晶博物館;培養水晶雕刻人才、弘揚水晶文化;創辦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做大做強水晶龍頭企業。2020年,東海水晶年銷售突破220億元,從業人員達到30萬人,東海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水晶之都。
“三水”已成為東海縣的富民產業,“三水”將伴隨幸福東海建設的腳步,有效帶動更多東海人民過上富足的好日子。 (通訊員 張云 張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