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7月18日,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高公島街道黃窩村碼頭,可以看到村民忙碌的景象,曬網簾、補網簾、保養船只等生產活動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20年前的黃窩村,村民主要靠捕魚為生,隨著海洋漁業資源的逐漸萎縮,村民生活陷入困境,黃窩村成了連云區三個貧困村之一。2000年后,在張立祥的帶領下,黃窩村的產業逐漸從深海捕撈轉為近海紫菜養殖、加工?,F如今,全村擁有紫菜養殖面積36000畝,紫菜一次加工機組36條,紫菜加工企業32家,全村實現總產值2.2億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突破4萬元。
退伍不褪色,帶領村民奔小康
1986年張立祥應征入伍。在三年半的軍旅生涯中,他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受到干部、戰士的一致好評,先后獲得五次“嘉獎”、一次“優秀士兵”表彰。在當選村支書后,他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帶回家鄉,時刻把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放在心上。他看到村民起大早,整理出海捕魚的工具,滿懷著希望出海捕魚,但捕到的海鮮只夠出海成本,村民生活逐漸走向困境。張立祥暗下決心,一定要帶領村民走出困境。
不久后,張立祥自費遠赴外省尋找發展新出路?;貋砗?,他主動與本地科研院校對接,尋找適合黃窩村近海養殖新品種。“書記不帶頭,農村不能富;書記做示范,農村發展快”,張立祥不顧家人的反對,以自家房屋為擔保向銀行貸款30萬,作為養殖啟動資金,帶著村內貧困村民一起搞養殖做示范。張立祥帶領村民修公路、造碼頭、搞養殖、辦工廠,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全村已有90%以上的村民從事近海養殖,告別靠天吃飯的窘境。
打造美麗家鄉,軟硬環境兩手抓
隨著紫菜產業的崛起,黃窩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為進一步提高村民幸福感,張立祥帶領村“兩委”決定在全村范圍內開展環境提升改造工程。近年來,黃窩村共投資近1350余萬元,開展污水處理、河道治理、旱廁改造,實施村莊綠化、民居出新等九大類近一百項工程。黃窩村三面環海,依山而建,大型工作器械不能進村工作,大量垃圾、砂石、廢土都需要人力搬運。張立祥帶頭穿上迷彩服、拿上鋤頭、背上背簍,一遍一遍將山上垃圾清運到山下。就是這一點一滴的搬運,日積月累,使如今的黃窩村成為“全國文明村”、“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
美的不僅僅是村莊環境。近年來,黃窩村大力推進鄉村文明建設,在保留鄉村風貌、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村民文明素質,倡導良好社會風尚。2021年,黃窩村還投入600余萬元新建鄉村振興綜合服務中心,全力提升村民幸福感、獲得感。
張立祥說,“要管好黨員、建強支部,充分發揮好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才能增強村莊發展的后勁。”結合黃窩村漁民黨員多的實際,張立祥還打造了“海上紅帆實境課堂”示范點,在建設海上紅帆黨組織、拓寬黨建服務領域的基礎上,將漁業生產現場變成黨員教育課堂,將黨員帶頭致富和示范表率作用延伸到海上一線,讓黨員隨時隨地接受教育,讓漁民時時刻刻感受溫暖。
服務為民,扎實辦好民生實事
張立祥十分重視民生工作。他當選村支書后,立即成立“山海黃窩”志愿服務隊。從此,每逢春節、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黃窩村都會組織志愿者為老年村民發放福利,切實保障村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他還定期開展走訪慰問,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民所需,做到村民家家到,將黨委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家里。同時,張立祥帶領黃窩村“兩委”舉辦夏日納涼晚會、婦女節趣味運動會等活動,豐富村民業余生活,培育濃厚鄉愁情懷。在疫情期間,他還帶領志愿者入農戶,宣傳防疫知識,提高村民思想認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此外,張立祥還帶領黃窩村“兩委”重點引導、扶持村民發展民宿、漁家樂等休閑服務項目,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力度,使鄉村休閑觀光游在黃窩村落地生根,通過發展第三產業引領村民勤勞致富。如今,作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黃窩村2020年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
因為工作出色,張立祥先后獲評“中國好人”、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百名示范村書記”、江蘇省“勞動模范”、江蘇省“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突出貢獻獎”、江蘇省“學用標兵”、“江蘇好人”等稱號。(袁旭 吳品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