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年紀大了之后腿腳不方便,現在社區組織志愿者到小區來給我剪頭發,真是太方便了。” 王春權老人向志愿者豎起大拇指。近日,在江蘇連云港海州區洪門街道洪新社區的廣場上,助老志愿者正在幫居民王春權理發。
洪門街道位于海州西大門,下轄3個社區,既有老舊小區,又有商品房,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人口結構多元,街情實際復雜。近年來,洪門街道立足社區實際,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目標,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紐帶,以志愿服務為抓手,深入探索特色的社區志愿服務品牌,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滿足感,助推社區治理邁上新臺階。
“微管家”為群眾“保駕護航”
連日來,洪門街道紅旗社區道路干凈整潔,風景秀麗。30多名“微管家”志愿者對背街小巷內的垃圾死角、樓宇院落內的廢棄物、綠化帶內的垃圾、小廣告以及樓道內亂堆亂放的雜物等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清理整治。
紅旗社區突出地域特色,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發揮社區黨委的示范引領作用,以片區為單元,300戶左右為標準,將轄區劃分為15個網格,由黨員骨干、居民小組長、居民代表擔當“微管家”,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有困難必到、有訴求必到、有不滿必到、有糾紛必到,切實構筑了民意表達、政策落實、矛盾調解的“快車道”。通過定期走訪200余次,為每戶居民建立民情民意臺賬,實時更新,為群眾“保駕護航”。
“銀發初心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銀發初心站”是洪門街道洪門社區人盡皆知的志愿服務隊,已經成了一塊招牌。這支由15人組成的志愿服務隊,成員包括社區老黨員、老干部、老同志等,圍繞黨的理論政策、文化生活、垃圾分類、拆違整治、鄰里調解等志愿工作,推行“身份認領”制度,按照老同志性格特長等,設定時政宣講、科普教育、法律調解、便民服務和文體興趣等10種類別的身份,每個人至少主動認領1個新身份,協助社區開展志愿服務,為老干部發揮余熱、發揮特長、展現才藝提供平臺,同時也拉近黨員與群眾的距離,增進黨組織與居民的感情。
“我們銀發初心站志愿服務隊從微小的事情著手,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洪門社區黨支部書記吳繼松說。
立足社區“小舞臺” 演好為民服務“大角色”
“我最近嗓子有點不舒服,還沒來得及去醫院,今天大夫就到家門口為我義診了,還給我提供了專業的意見,真的是太感謝他們了。”72歲的趙奶奶居住在洪新社區,她笑著說道。“前期,我們從網格員搜集到的信息中得知,有不少居民需要問診,于是組織了愛心義診服務隊,幫助居民解決問題。”洪新社區相關負責人說道。
洪新社區采取 “每月有活動、全年不間斷”的方式,按照“覆蓋面廣、參與度高、滲透性強、影響力大”的要求,精心組織安排社區黨員群眾開展“紅心匯”暖心工程系列活動。三支志愿服務隊——夢翔學雷鋒黨員志愿者服務隊、愛心義診服務隊、關愛老人志愿者服務隊扎根社區,截至目前,開展了各類文藝演出活動10場次,開展清潔家園活動56余次,開展青少年輔導7場次、政策宣講30余次、愛心義診活動10余次、義剪10余次、為孤寡老人打掃衛生30余次、走訪1000余次,受到了居民的廣泛贊譽和一致好評。優質服務之下,居民積極融入社區大家庭,讓社區生活更加美好。
下一步,洪門街道將立足社區“小舞臺”,演好為民服務“大角色”,讓更多的志愿者服務隊的身影活躍在百姓家中、街邊地頭,將便民服務送到百姓門口,把民生實事辦在百姓心坎上。(通訊員 管嫻月 潘薪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