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歡慶團聚的重要時刻。為了讓廣大群眾平安過年,春節假期,連云港各個社區都安排了工作人員輪流值班,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在工作崗位上加班加點、盡職盡責,貼心守護社區居民的平安幸福。
閆曉麗:暖心守護百姓安康
“廣大居民朋友,本小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違者必究。疫情防控不放松,請主動接種新冠疫苗,外出記得戴口罩……”5日一早,新南街道新龍社區黨委書記閆曉麗來到社區值班,第一件事便是拿著小喇叭到社區巡邏,這是閆曉麗在社區度過的第17個春節。
“年”是團圓和陪伴,是幸福和歡樂,當千家萬戶沉浸在熱烈、濃厚的節日氛圍中時,作為基層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閆曉麗用責任和擔當守護轄區百姓安康。初一早上五點,閆曉麗就趕到社區進行新一輪的安全巡查。在轄區巡查結束以后,又到營業中的商鋪進行疫情防控情況檢查,確保每個商戶都能做到防控到位。
忙完商戶巡檢,閆曉麗趕回辦公室喝了口水,也沒顧上吃飯,招呼著同事一起拎起慰問品對轄區困難家庭進行了慰問并送上節日祝福,囑咐他們有困難一定要及時和社區聯系。一圈下來,回到社區已經是中午時分,可是他們的早飯還沒來得及吃。
住在2號樓的老人周普,1932年出生,參加過解放戰爭濰坊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榮獲過8次三等功,2次二等功,抗美援朝時期被炮彈震傷耳朵。這些年,閆曉麗一直惦記著,過年期間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帶著慰問品,陪老人家嘮嘮嗑,祝福新年好。
“除夕、初一、初五,這個假期我已經值三個班了。”在閆曉麗眼中,社區工作者是居民的“萬能膠”。2005年開始從事社區工作,一干就是17年。閆曉麗身上有著“70后”的倔強和韌勁,社區的事情雖然瑣碎繁雜,但看似芝麻粒兒的小事都是需要幫助居民解決的“頭等大事”。通過自己的工作,看著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提升了,社區的發展建設和諧了,這是對她的最大肯定和鼓勵。
閆曉麗說,已經十幾年沒和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了,但是家人對她工作的支持讓她很感動。還有幾年就退休了,退休后的每一個春節都要為家人做上一桌年夜飯,陪著家人一起吃上久違的春節團圓飯。
陳榮 :辛苦付出保居民祥和過節
大年初五,冬陽高照。海州鐘鼓樓前,慶新春文藝演出正在圍觀群眾的陣陣喝彩聲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舞蹈、戲曲、紅歌聯唱……一個個精彩的文藝節目給古城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氛圍。海州街道黨建辦的陳榮,站在臺前看了一會,又“咔咔”地拍了幾張照片后,便轉身往雙龍井方向趕去,那里,還有一場畫展等著她去拍照。這已經是這個春節假期,她的第二個值班日了。
拍完照片后,陳榮又開始沿著中大街挨家挨戶進店宣傳了。每進入一家就對營業員說:“春節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你們不僅自己要戴好口罩,還要提醒進店顧客出示行程卡、佩戴口罩。”除了疫情防控,禁燃禁放煙花爆竹宣傳也是今年春節期間,街道和社區的工作重點。“很多商戶都會選擇在大年初五這天開門營業,在以往這個時間點,老海州肯定是鞭炮聲不斷,你看今年,是不是很安靜?”陳榮說,早在春節前,街道和社區就針對禁燃禁放煙花爆竹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特別是除夕和大年初一期間,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志愿者們在大街小巷巡邏,全面加強宣傳巡查和管控,如今,不論是居民還是商戶,都自覺遵守禁放規定,海州古城一片安靜祥和。
“初一值班,初五還不能休息,你們的工作真辛苦。”當筆者詢問時,陳榮說:“社區工作人員才是真的辛苦,我們海州街道下屬的5個社區,春節期間所有工作人員都沒有休息,他們不僅要負責轄區的疫情防控、禁燃禁放以及安全、衛生,每個社區還要在鐘鼓樓組織兩場文藝演出,正是他們的辛苦和付出,才有這個安靜、祥和又熱鬧的新春佳節!”
站北社區:義務巡邏隊 護百姓平安
“各位居民新年好,出門要將門鎖好,不要燃放煙花爆竹……”正月初四當天一早,新浦街道站北社區工作人員李巖就帶領社區義務巡邏隊的隊員們一起進行巡邏,宣傳疫情防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工作,用辛勞守護轄區百姓平安。
出生于1988年的李巖是一名退役軍人,退役后開始從事社區工作,他是站北社區唯一的男性工作者,因此在工作中,他默默承擔了社區所有的臟活、累活及體力活。今年春節期間,他更是放棄了部分休息時間,積極加入社區值守工作。
筆者了解到,為了確保轄區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識,春節前,新浦街道站北社區發動社區工作人員、樓長及轄區熱心黨員和群眾組建志愿者巡邏隊,深入轄區進行巡邏排查,織密聯防聯動防護網,共同守護轄區安全。
“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但作為社區工作者來說,我們始終不能放松。”新浦街道站北社區黨委書記尹子文介紹,該社區常住人口近2000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40%左右,因為老年人口居多,因此宣傳溝通工作做起來并不容易,特別是有些老人起初對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還有些不理解,該社區工作人員積極上門溝通解釋,耐心地做好宣傳工作,同時對一些困難老人積極提供生活上的幫助。
此外,對于居民身邊的安全隱患,義務巡邏隊也總是第一時間發現,春節期間,義務巡邏隊在巡邏時經常發現有的居民將車停在消防通道,或者是有的居民出門忘記拔掉門上的鑰匙等,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聯系當事人,同時積極向居民特別是老年居民開展反電信詐騙宣傳工作,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春節期間,新浦街道站北社區工作人員和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們每天早上6點到晚上10點穿梭在社區的大街小巷,全心全意服務轄區百姓,切實增強群眾安全感,提高百姓滿意度,成為春節期間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獲得轄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堅守,我們今天的付出就是為了百姓明天的安寧。”尹子文介紹,新浦街道站北社區共有5名工作人員,整個春節期間,大家都輪流在崗,除了要在辦公室接聽防疫咨詢電話,大部分時間都在參與義務巡邏,加班是家常便飯,忙到三更半夜更是常態,但是只要能讓居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他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鳳梧社區:全員在崗 奉獻愛心暖民心
“今天是大年初五,我們社區全員在崗,全力做好轄區禁燃禁放宣傳,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守護轄區居民安寧。”大年初五,,為了維持禁燃禁放工作成效,鳳梧社區全員在崗,社區負責人劉志偉和其他4名工作人員和仁義聯盟志愿者、網格員和街道應急大隊、城管人員一起,從早上6點一直到晚上10點都在值班。
初五早上6點,鳳梧社區負責人劉志偉就到了社區,其他社區工作人員也陸續到達,轄區仁義聯盟志愿者、網格員也來到社區準備開展巡查工作。“大家辛苦了,從除夕到現在一直值班,為了轄區居民安寧奉獻愛心,非常感謝大家的付出。”劉志偉對志愿者和網格員表示謝意。隨后,劉志偉安排各自的工作任務,社區工作人員帶著仁義聯盟志愿者和網格員到小區巡視,這時,社區民警輔警、街道應急大隊和城管隊員也到崗參加巡查。
社區工作人員王鳳霞是揚州人,今年春節本來想回老家過年,因為禁燃禁放工作需要每個人值守崗位,她決定不回去了,她丈夫帶著孩子回揚州過年。“我們從除夕一直到大年初四都排班巡視小區,雖然不能回老家過年,但是守護居民安寧,感覺很值得。我和家人通過視頻拜年,看到家人都好好的,我也放心了。”
大年初四一大早,王鳳霞值班,她帶著網格員王旭東、楊濤一起到小區巡視,看到小區有人貼喜字,一了解有居民辦喜事,她們上門宣傳禁燃禁放工作,居民表示理解并配合禁燃禁放煙花爆竹,家里準備好了氣球制造氣氛。“居民支持我們的工作,我心里感到非常溫暖,也有了很大動力。”
初五早上,大學生志愿者徐尉哲又來到社區參加志愿服務,他除夕那天也到社區參與巡視小區禁燃禁放工作。作為天津醫科大學的大一學生,他在學校就報名參加了大學生志愿服務隊,平時熱心志愿服務。“小徐非常不錯,主動聯系社區參加志愿服務,和大家一起在轄區巡視,這種志愿精神也感染我們更加用心投入社區服務工作。”劉志偉表示。
劉明歡:保社區居民平安過年 累一點也值
“1月28日起,路南街道全轄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連日來,路南街道延東社區值班人員劉明歡每天拿著喇叭,邊走邊播放,提醒居民禁放煙花。據悉,為確保春節期間無安全事故,給轄區居民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春節期間劉明歡與社區志愿者們一起深入轄區背街小巷開展安全巡查,為居民安全過春節提供了保障。
2月5日,一大早6點鐘劉明歡準時來到社區上班。筆者在社區看見,她打開電腦,登錄微信,對來連返連人員通過微信報備的信息進行登記,并及時回復疫情防控咨詢。盡管是節假日,她對工作卻絲毫不松懈。做完登記工作,她又帶上喇叭開始了對轄區的巡邏工作。
“我和單位同事春節期間輪流加班,確保居民有事能及時聯系到社區。除夕那天更是忙碌,中午趁著休息時間,急匆匆陪著老人把餃子包完,就趕到值班崗位上,雖然春節期間路上人不多,但我們巡查時更不能松懈,很多背街小巷更要仔細巡查,不留一點安全隱患。”劉明歡說。
她還記得除夕那天,3歲的兒子晚上11點鐘哭著在電話里問她幾點回家,劉明歡心里酸澀卻笑著告訴兒子:“媽媽很快就回去了。”掛了電話,她已凍得手腳冰涼,站在路邊雙手不停地揉搓。當巡邏到港利小區時,居民張艷華看見了她,急忙端來一杯熱水給她,喝完后感覺身上暖和了很多,她又繼續巡邏。
春節假期,正是一家團聚的日子,但作為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毅然堅守在崗位上,確保居民生活無憂。在采訪中,劉明歡告訴筆者:“看著別人家過年團圓,自己心里也會羨慕,但想著社區居民們能平安過年,很多居民對我們的工作也非常支持,我們就是累一些也值了。”
她還說,在社區,還有5位和她一樣春節期間依然堅守在崗位上的社區工作者,他們和志愿者組成義務巡邏隊,從南極南路到海昌南路每天對轄區巡邏至少3遍,按時到崗認真工作,確保居民平安過春節。
曾月:放棄小家團圓 是為了大家團圓
疫情防控、走訪慰問、宣傳文明過節,這個春節,海州區南城街道鳳凰社區工作人員曾月很繁忙。
“大爺大叔們,新年好。現在疫情防控正在關鍵時期,人員不能聚集,大家都回家休息吧。”大年初五,在鳳凰社區一戶居民家中,多人聚在一起閑聊,曾月巡查中發現后及時進行勸阻。
這個春節,曾月本應該休息,但她主動請纓,堅守在崗位上。曾月是一位軍嫂,她的愛人在海軍某部服役,每年僅回家一次,今年春節,他恰好休假在家。
“放棄小家的團圓,是為了大家的團圓。”曾月說,今年春節情況特殊,社區任務重人手緊張,眼看著同事們都堅守在崗位上,自己也不能當“逃兵”。春節,在社區事務與家庭溫暖中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她沒有陪伴在許久未歸家的丈夫身邊,卻每天走訪入戶統計數據;她沒有陪伴在年邁的母親身邊,卻每天一遍一遍地跟居民宣傳防疫知識,只因為她覺得沒有大家就沒有小家。
疫情防控開展以來,曾月每天關注疫情和回復工作群、社區群等各類微信群里的信息。積極落實每一項工作,摸底排查返鄉人員,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為了全面做好排查工作,她只能兩點一線,不停地往返社區與家庭,前腳照顧好老人后腳便匆忙趕回社區,與同事們加班加點整理資料,排查所有的數據統計情況,連軸工作讓她疲憊不堪,但她深知,這些外來人員的排查工作,關乎著每一個居民的切身利益,容不得一絲疏忽。
作為社區一線工作者,曾月心中也會覺得自己對不起休假回家的丈夫。好在軍人丈夫非常支持她的工作,正如她自己所言:“作為軍人,丈夫在保家衛國時一定會沖在最前線,而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在危害人民安危的疫情面前,我就應該沖在第一線,貢獻自己的力量。”(記者 袁春梅 侍敏 徐譽寧 陳兵 武娜 黃威 通訊員 史婷婷 王弘燁 沈晶玭 杜艷 朱麗 宋夢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