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從連云港高鐵站出站口出來,對面就是“雷鋒車”驛站。“這是連云港‘第一道文明風景線’。這個驛站里有自助售票機,可以買轉乘汽車票,也可以在里面短暫休息。”黨的二十大代表、連云港市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團委書記權太琦說。
2002年年底,18歲的權太琦進入連云港汽車運輸公司新浦汽車站工作,受“雷鋒車”精神的感召加入“雷鋒車”組。每天清晨5點多,便能在車站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引導旅客、理隊、檢票、發車、打掃衛生,忙而不亂。服務中,她視旅客如親人,噓寒問暖,在連云港火車站和新浦汽車站之間,用“雷鋒車”免費為轉乘旅客服務。
2018年年底,連云港高鐵站投入使用,權太琦也駕著“雷鋒車”駛入了“高鐵時代”。“‘雷鋒車’組從三條扁擔發展到平板車、三輪車、電瓶車、觀光旅游車,還增開了連云港火車站至蘇欣快客站班線、東海火車站至東海汽車站班線,雷鋒車手也傳承到第六代,是一些年輕人在挑大梁。”權太琦說。
在交通系統工作多年,權太琦見證了連云港客運企業以及道路客運的發展轉型。“隨著國家綜合交通運輸的發展,‘民航平民化、高鐵網絡化、城鄉公交一體化和私家車普及化’的發展態勢逐步壓縮道路客運‘長、中、短’途的發展空間。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市的公路客運企業都出現了虧損。”權太琦看到了徐連高鐵開通帶來的機遇,也關注到其對公路客運行業的沖擊。“客運量逐年下滑,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興業態迅速介入,傳統道路客運企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公司領導帶著我們主動調整經營理念和發展思路,實現多元發展。發展定制客運、城際快線、旅游包車等業務,不斷滿足市民的個性化出行需求。”權太琦說。
權太琦一邊為行業發展算經濟賬,一邊為員工發展算社會賬。公路客運企業承擔著保障旅客出行和社會穩定的任務,在機構調整、人員精簡等方面不能完全市場化運作。針對這一情況,權太琦曾提出多個建議:“比如我建議全國各地高鐵站在招錄員工時,優先考慮公路汽車客運站員工。同為交通行業,業務大部分相通,對已經具備公路客運服務能力的汽車站員工進行必要的培訓,一定能讓他們盡快適應高鐵站的工作。”
作為一名基層省黨代表,除了本職工作,權太琦更多地從交通視角來審視城市的變化。在她看來,過去10年,是港城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推進最快的10年,城鄉統籌發展框架迅速拉開。“現在港城的路網框架越來越完善,道路越來越順暢,人們花在路上的時間越來越少,各項服務也越來越完善。”
今年1月,權太琦又多了一個新身份,板浦鎮掛職黨委副書記、尤莊村第一書記。“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這就是最大的人生價值。不管到了哪個時代,‘寧愿自己千般苦,不讓乘客一時難’的精神不能丟。第一書記,意味著‘第一擔當’,要干在前、沖在前。”她說。
面對身份的轉變,權太琦迅速進入角色,心系鎮村發展,推進尤莊村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村集體流轉土地工作。“我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覆蓋了全村,有5000多畝。我們還利用尤莊村肥沃的黑土地和種子公司合作,增加村集體收入17萬元。”權太琦說。(記者 莊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