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基本還清,心里特別舒坦,這下能踏踏實實睡覺了。”江蘇省連云港市71歲的退休老黨員姚西田一邊翻著賬本一邊說。
▲姚西田在查看債務賬本
兒子因病去世后,面對留下的46萬元債務,姚西田沒有任何推諉,一力承擔下來。“子債父還,這些我都認,你們放心,我一定還。”他四處打工,用4年時間基本還清了債務,以最樸素的方式詮釋了“誠信”二字。
姚西田是連云港市開發區猴嘴街道黃沙坨社區人,是一名老黨員,退休前在鹽務局下屬建筑公司上班,老伴在臺北鹽場上班。獨生子姚東從部隊轉業回來后,在建筑工地做監理,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生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一家人勤勤懇懇,日子過得挺舒心。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1年,姚東被查出患有淋巴瘤,一家人開始了求醫治病之路。2019年4月,姚東不幸去世,年僅40歲。
姚東去世后,留下了一本賬本。“欠周全6萬元、欠李玉清7.6萬元、欠陳剛3.5萬元……”賬本上詳細記載著20多個債主的姓名、金額,一共46萬元。這對60多歲的姚西田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不少人都勸他,人死賬消不用再還了。但他還是下定決心,為兒子償還債務。
“為了治病,兒子向親朋好友借了不少錢。當時人家伸手幫忙,我記著這份恩情。兒子走了,債務要還,我絕不能讓人在背后指著我的脊梁骨罵我不講誠信。”面對債務,姚西田沒有絲毫推脫,他開始一一聯系債主。“我是一名老黨員,請大家放心,只要我在一天,不管是我兒子欠誰的錢,就是砸鍋賣鐵我也要還清。”
姚西田還的第一筆債,是將自家位于開發區猴嘴街上的一套住房賣掉,加上自己的5萬元存款,總共20萬元用來還錢。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于是,本應頤養天年的姚西田開始四處打工,拼命想辦法掙錢。
抬磚、搬水泥、扛鋼筋……他起早貪黑,進工地、到港口、下鹽灘,不論干什么,都從無怨言。“我要感謝債主的寬容,讓我有時間掙錢還債。”
姚西田的孫女還在上學。兒子去世后,本來在宋跳一家工廠工作的兒媳婦辭去工作,去上海打工。一家人齊心協力,要把債務還清。
▲簡陋的家
走進姚西田的家里,破舊的院落里收拾得挺整齊,角落里種著青菜,兩間低矮陳舊的平房空間十分狹小,老舊的單人沙發上鋪著自己用毛線織的墊子,條件十分簡陋。姚西田正在照顧92歲的老母親,他皮膚黝黑,臉上布滿皺紋。因為長期的體力勞動,腰略有些彎,手上長滿老繭,整個人很瘦,但是精神很好。
▲姚西田在照顧92歲的母親
姚西田的老母親腿部殘疾,不能行走,前段時間剛出院。提起兒子和孫子,她抹起眼淚。“我孫子和兒子都很孝順了,可惜了。兒子在外面打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們平常很節約,一分錢掰八瓣花,就是為了能早日還清債務。”
還債的這些年,姚西田全家人沒有添過一件新衣,沒有過過一個完整的年。每還掉一筆,姚西田都會在賬本上寫下“還清”兩個字。
因為誠信,原本擔心追款無望的債主們也認可了姚西田的好人品,再沒有人主動上門要債。
“姚東在我這里借了6萬元,他爸主動上門,先后3次還清了。記得第一次還2萬元,第3次來我要退5000元,老人執意不肯,硬是把錢塞到我口袋里。我真不忍心收老人的錢,他總是說還債是天經地義的事。”債主周全感慨地說。
“老姚在我們這一片是出了名的實在人。以前家里沒有出事的時候,他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公益活動。誰家電出了問題,水管壞了,都是他幫忙去修。”黃沙坨社區黨支部書記丁茉莉告訴筆者。
到目前為止,姚西田已基本還清債務。這對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來說,背后付出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債還清了,才能挺直腰桿做人,死去的兒子也不會落下罵名。”這是姚西田常說的一句話。他用行動擦亮了“誠信”二字。(莊婷婷 朱影雁 朱先明 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