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連云港市檢察機關啟動錦屏山大保護專案勘驗取證工作,省、市、區三級檢察院檢察技術部門協同配合,通過無人機航拍、土壤快速檢測、水質快速檢測等技術手段支持公益訴訟檢察。此舉為連云港市海州區“環錦屏山綜合保護”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檢察技術助力和智慧支持。
錦屏山有9座獨立山體、36座大小山峰,山體俊秀,峰巒峭拔,自然資源豐富,人文古跡眾多。但裸露的山體,周圍的垃圾,文化遺產的破壞,不僅拉低了錦屏山的“顏值”,還對周邊居民生活環境造成威脅。
“環錦屏山綜合保護”是連云港市海州區委、區政府2023年重點工作,致力于構建“山在城中、城依山建”的綠色生態發展新格局,深入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品牌。連云港市海州區檢察院通過錦屏山大保護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共同開展環錦屏山周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行動,打造錦屏山森林氧吧。
錦屏山涵蓋山體多,占地面積廣,平均海拔高,給公益訴訟檢察勘驗取證工作的開展帶來極大挑戰。為此,省、市、區三級檢察技術部門召開錦屏山大保護技術支持公益訴訟聯席會議。重點針對勘驗取證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會商討論,制定聯合勘驗調查方案,成立了由公益訴訟檢察官、三級檢察機關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案組,集三級檢察機關技術力量為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提供技術支持。
錦屏山主峰海拔427.7米,東西長5.4公里,南北寬4.5公里,且山勢較為陡峭,對于山體采石造成的損害,僅靠登山勘驗,不僅危險而且難以拍攝全貌,不能對環境損害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專案組技術人員在檢察官指揮下,通過無人機航拍為案件的線索排查、調查取證提供技術支持。針對不同受損區域的現場情況采取不同拍攝方案,在3天內圓滿完成了錦屏山大保護專案的前期勘驗工作。
在劉頂宕口山體破壞現場,技術人員通過無人機對宕口全貌進行整體拍攝,并通過機載激光測算出山體被采石破壞的大致面積;在“小布達拉宮”(錦屏磷礦遺址),技術人員精準操作無人機飛入地形錯綜復雜的舊廠區,對文物局部破損情況進行高清拍攝;在原錦屏磷礦尾礦壩,技術人員使用無人機拍攝360度全景影像,分析山洪對周圍村莊的潛在威脅;在劉志洲山,技術人員規劃無人機航線,進而發現山中文物被破壞線索。
“通過此次錦屏山大保護一體化技術支持辦案,摸清了環錦屏山周邊生態環境現狀,梳理出山體、文物受損清單。”公益訴訟檢察官表示,經過勘驗調查發現,錦屏山生態環境受損原因錯綜復雜,涉及采石、挖礦、固廢堆積、垃圾填埋、文物破損等多種問題,涉及多個行政部門,且職權互有交叉,造成了綜合治理難度大的局面。檢察機關將依法監督和協同行政部門開展公益訴訟保護工作,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智能,推動形成“環錦屏山綜合保護”治理合力。(史衛平 賀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