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點,簡單洗漱后,44歲的蒙奎海準備發動停在江蘇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內的罐車,踏上新一輪的西行之途。
常年跑運輸的他天南海北拉過很多種貨物,但自從來到連云港之后就一直跑這條線路。蒙奎海不會說什么大道理,就覺得這活計不簡單,很有意義。
故事得從這里說起——
2021年11月17日,第一船進口原油進入到罐區,意味著連云港盛虹煉化項目正式投產。
時任連云港市重大項目辦公室主任許彬山分享這份喜悅時說:“進口石油使用資質,終于被連云港爭取下來了。”
短短一句話背后的故事很長,許彬山只節選了兩年中的幾個重要節點串起故事。
2020年初春,盛虹煉化項目進入建設高峰,各種各樣的裝置將整個工地變成一座鋼鐵森林。正當所有人都盼著它快速建成時,一位特殊的客人急匆匆地闖進他的辦公室。
來客是盛虹煉化項目負責人,一進門,就拋過來一句話:“許主任,等米下鍋可不行啊。”
坐定細聊后,許彬山才搞清楚,對方說的“米”是指進口原油使用資質。
有問題,解決問題。有需求,滿足需求。連云港市重大辦就是專門對接重大項目、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的!
我國對進口原油使用實行行政許可制度。企業要想使用進口原油必須得到國家發改委批準,并到商務部申請進口使用量。
“走,去北京!”了解情況后,徐圩新區和連云港市重大辦團隊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動車。
兩個團隊在國家發改委門口會合后,馬不停蹄地將盛虹煉化的情況向國家發改委匯報。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聽完后表示:“非常支持連云港發展和民營經濟發展,但是要根據企業和項目的情況、進展確定。”
前腳剛跨出國家發改委的大門,徐圩新區和連云港市重大辦就急忙讓盛虹方面提供工程進度表等相關資料。
連夜撰寫報告、反復進行溝通……所有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緊張的忙碌和充分的準備工作之后,終于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回復:“先打報告!”
接下來的流程,可謂一氣呵成。
2020年4月,徐圩新區首個報告上報至省委省政府。
2021年2月,盛虹按照程序要求開始申報。
2021年9月,盛虹正式收到國家發改委相關批復。
2021年11月17日,隨著第一船進口原油進入罐區,盛虹煉化項目“原料”正式到位。
……
難題終于被突破。
不過,在許彬山看來,精彩,才剛剛開始。最精彩的時刻,當數2022年10月9日發生的另一件大喜事———
當天,從阿聯酋澤庫滿載原油的“遠金湖”輪順利靠泊徐圩港區盛虹煉化港儲碼頭171號原油泊位。至此,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原料進口通道全面貫通。這也標志著從波斯灣到太平洋的“一帶一路”石化供應鏈再添中國坐標,連云港自此正式嵌入全球石化產業鏈、供應鏈中。
精彩,接連不斷。
2023年5月24日,盛虹石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在青海西寧簽署原材料合作戰略協議,雙方將在丙烯腈產品供給方面形成全方位合作。
西寧,便是蒙奎海西行之途的目的地。
凌晨1點,距離連云港市中心44公里處的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燈火通明,宛如白晝。“呼叫內操,請關注丙烷塔底溫度。”盛虹煉化煉油二部主任工程師劉鵬一邊觀察電腦屏幕上的工藝流程實操情況,一邊通過對講機下達指令。從遙遠波斯灣來的原油在盛虹煉化廠區內的化工裝置內反應,從原油變為了丙烯。
凌晨2點,剛剛通過液化氣分離裝置生產出來的丙烯制品通過徐圩新區的管廊,輸往盛虹石化產業集團在徐圩新區的下游企業斯爾邦石化。丙烯最終變為生產碳纖維的重要材料——丙烯腈。此刻,那滴從波斯灣運來的原油已經成為每噸價格近萬元的有機化學品。
它的下一站,就是跟著蒙奎海去西寧。
收拾妥當后,蒙奎海再次核查此次運輸的清單:“滿載30噸的丙烯腈,地點是西寧中復神鷹碳纖維基地。”
跑長途是件累活,憨厚的蒙奎海卻很為這份工作感到驕傲。的確,他的付出,可關系著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打通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的互聯互通呢!
幾天之后,蒙奎海的罐車抵達西寧中復神鷹碳纖維生產基地,一條長長的裝卸管道將車上的丙烯腈卸至廠區儲罐里。也讓中復神鷹基地負責人連峰松了一口氣:“有米下鍋了!”
丙烯腈是生產碳纖維最重要的上游原料。國內70%以上的丙烯腈生產廠商都在東部地區,如何尋找一條便捷的供應鏈體系一直是神鷹碳纖維布局西部地區的關鍵。
“經過反復比對,我們選擇連云港國家級石化基地,其中斯爾邦石化是國內產能最大的丙烯腈生產企業。經過一年多的談判,雙方終于簽訂了合作協議。”連峰介紹。
次日上午,這30噸丙烯腈通過管道被輸送到碳纖維生產線上,變為以千克計算的碳纖維。
生產線旁,中復神鷹碳化二車間相關負責人李慶慶不時輕捻一束原絲,沿著原絲延伸的方向專注地檢查著。這些原絲經過多段熱處理后,再通過表面處理、上漿、烘干、卷繞等工序,變成了一軸軸高強度的黑色石墨纖維。它們將用于航空航天、風電葉片、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身價呈幾何級上漲……
作為中復神鷹的老員工,李慶慶最近很忙,因為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生產線24小時不停工。
雖然累,但李慶慶認為自己在為國家生產“黑色黃金”(即碳纖維),他期待有一天這卷“黃金”被纏繞到中國大飛機上。
從波斯灣出發抵達連云港,經過“一帶一路”沿線產業鏈企業的接續發力,實現了上下游產品的轉化升級,走出了一條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之路。
這就是一滴原油的絲路“變形記”。(周瑩 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