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文 李化煒 李澤華)“2022年,我們村集體收入57萬元,比2020年增加了一倍,被東海縣委縣政府表彰為2022年度富民興村先進集體,今年預計集體收入能突破60萬元。”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黃川鎮(zhèn)陳墩村第一書記王靖凱亮出了集體“增收賬本”。
黨建賦能,激發(fā)支部活力。2022年1月,來自連云港市醫(yī)保局的王靖凱成為連云港市委駐東海縣鄉(xiāng)村振興一線掛職干部,他到村后積極和村“兩委”干部商討發(fā)展方向、突破之路。“以前村部許多房間都是‘毛坯’,村委會一班人擠在一個10平方米的小房間辦公,老百姓來村委會辦事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王書記來了后,第一件事就是籌集了60多萬元幫促資金,幫我們村擴建黨群服務中心,新建黨建文化廣場。”陳墩村黨支部書記陳維章說。嶄新的黨群服務中心,不只是“面子”好看了,更是為基層黨組織發(fā)揮作用提供了一個有效載體和實體陣地。
真幫實促,夯實發(fā)展基礎。王靖凱先后爭取150多萬元專項資金對陳墩村1000米主干道實施改造,硬化村內巷道10000平方米,協調交通部門維修農路600米。為方便學生上學出行,爭取財政“一事一議”資金20萬元,新修建一條“助學文化路”,為村民新安裝路燈80余盞,為村口交通要道安裝安全護欄,保障村民安全出行。
“這一年多來,我們村鋪上了瀝青路,環(huán)境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大伙兒出行和干農活比以前方便多了。”說起村莊里的變化,村民陳強仁如數家珍。
精準施策,助力產業(yè)振興。王靖凱與村“兩委”深入謀劃產業(yè)思路,堅持因地制宜,大力發(fā)展本地特色產業(yè),全村推廣有機草莓種植200余畝,機插秧2100畝,連片藕蝦塘1300畝,繪就了以“紅黃白”為底色的富民興村新畫卷。他還整合利用省市幫促資金230萬元,積極推進標準化廠房、草莓高架育苗基地、冬暖式蔬菜大棚、稻麥輪作種植等項目建設,有效促進了村集體增收和農民致富。村里種藕大戶謝春高算了一筆致富增收賬:“蓮藕按照畝產2000斤算,每斤2元左右,能賣4000元;龍蝦畝產在100斤左右,能賣2000元左右,兩樣加起來,每畝能收入6000元。”
用心用情,辦實事解民憂。在王靖凱的推動下,后方單位及愛心企業(yè)對該村3戶困難家庭開展“巾幗圓夢行”結對幫扶,捐資助學6人,慰問困難群眾50余戶,為村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20余件;為打開陳墩村農產品銷售市場,他還主動聯系四季農產品交易中心,開通產銷合作“直通車”,幫助村民促銷滯銷農產品4000余斤,葉菜2萬余斤。
陳墩村自2022年被列為連云港市委駐東海縣鄉(xiāng)村振興幫促工作隊掛鉤幫促村以來,在東海幫促隊的指導幫助下,打好鄉(xiāng)村振興“組合拳”,唱響農民增收“致富經”,闊步走上了強村發(fā)展之路。“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既是對意志與擔當的磨煉,也是思想與實踐的成長。”東海幫促工作隊隊員、陳墩村第一書記王靖凱說,“未來我將繼續(xù)心系鄉(xiāng)村、服務群眾、破解難題,為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