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徐黎一 通訊員 湯少卿)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文,正式批復《云臺山風景名勝區花果山景區詳細規劃》,這標志著花果山景區的保護、利用進入新階段。
一直以來,花果山景區以享譽海內外的名著文化和三元文化為突出代表,結合峰奇石怪、溝壑縱橫、溪流豐沛的自然山水,成為云臺山風景名勝區內資源類型最為豐富,游覽內容最為集中、知名度和影響力最高的景區,是風景名勝區名山文化的集中體現。該《規劃》確定的花果山景區總面積75.39平方公里,核心景區面積26.32平方公里。
強化西游特色,再現神仙勝境。眾所周知,西游文化景觀特色是花果山景區最富于魅力的內容,也是最為吸引游人的內容。“此次《規劃》將對現有主題景觀資源加以整合提升,形成神仙勝境體驗(花果山、水簾洞、定海神針等)、名著典故探尋(團圓宮、媧遺石、七十二洞等)、明清文化交流(吳承恩紀念園、明清文學研究交流館)等不同區域、不同時序、不同感受的游覽活動,使西游特色游覽更加多元,更有深度。”云臺山景區管委會行政審批局負責人、高級規劃師于翔介紹。為此,《規劃》提出打造西游境界、玉女峰、漁灣、東磊、大圣湖、丹霞、太白澗、云龍澗8個游覽區,以及113個景觀單元(其中一級景觀單元8個,二級景觀單元27個)。
構筑山型水景,提升資源品質。山水景觀的相互依托、相互因借是中國傳統風景園林的基礎,而花果山水簾洞也是景區山水結合的經典概括。此次《規劃》將進一步改善并豐富水體景觀。一方面,通過專業技術措施確保水簾洞水質和水量的穩定,突出特色;另一方面,整合山水景觀游線,把漁灣龍潭、孔雀湖、九龍棧道等納入現有的主游線中,使游人可以飽覽景區豐富多彩的景觀資源。
貫通游覽線路,連接特色景區。通過規劃,徹底解決景區游覽線路單一問題,完善各個游覽區之間的步行游覽路線,形成環狀網路,既連接了景區內的大部分景觀資源,方便了游覽活動,又減少了走回頭路,提高了游覽效率,使景區發展更加合理有序。《規劃》指出,通過前后山交通聯系的改善,后關、前關等地區的茶園、果林、水庫等資源將被充分利用起來,帶動鄉村振興,使游人可以游賞、勞作、采摘、加工、游憩、娛樂,體驗多方位的旅游樂趣。
如何讓景區更好游?據悉,《規劃》一方面構筑了以玉女峰為核心的“一心四線”車行游覽體系,布局11處換乘站點。同時,還明確提出改造現已停運的索道,提升索道的安全性、美觀性、舒適性和運力。規劃建設6條以文化、山水和植物為特色的步行登山游覽線路,新增游步道長度約30千米。此外,《規劃》進一步完善了四級旅游服務設施的布局,等級高的服務設施規劃了旅宿床位,能提供較為綜合的旅游服務,等級低的服務設施一般位于主要景點附近,方便就近服務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