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文 通訊員 朱武斌 龐一龍)近日,伴隨最后一根纜繩上樁,“馬蘭達娜”輪安全靠泊連云港港徐圩港區171號泊位。該輪長329米,寬60米,全船載原油約32.09萬噸,進港吃水21.55米,打破了連云港超級油輪進港船舶最大吃水紀錄。
“馬蘭達娜”輪此行從路易斯安那港出發,11月17日抵達連云港。接到該輪的進港申請后,連云港引航站高度重視,制定了周密的引航方案和應急預案,結合近期水文、氣象情況,確定進港靠泊時機。為了安全乘潮進港,高級引航員陳喜亮和榮輝于11月18日凌晨3點乘引航艇出發,5點在徐圩防波堤外25海里登輪。經過5個小時的精心指揮,在6條拖輪的密切配合下,當日10時10分圓滿完成引航任務。
在連云港港“一體兩翼”港區布局下,徐圩港區契合連云港市石化產業布局,著力提升原油和液體散貨裝卸能力。本次“馬蘭達娜”輪進港,對推進連云港市“一帶一路”強支點和自貿試驗區建設、保障臨港產業發展意義非凡。
隨著“大港大船”時代來臨,連云港引航站近年來不斷刷新引航紀錄。就在今年3月份,在連云港引航站引航員的精心指揮下,僅用3個小時就將中遠海運所屬“中海韶華”輪安全靠泊連云港主港區88號泊位。該輪運載鐵礦砂約30.85萬噸,進港吃水22.08米,創下連云港港自1933年開港以來散貨船最大吃水紀錄,實現了港口、船東和貨主的多方共贏。
引航是整個港口生產鏈條的第一環節,是港口發展的有力保障。一個個沉甸甸的成績,一次次精彩引航,其背后是連云港引航站廣大引航員的“負重前行”。越是風急浪高,越需要把穩舵、定好向。全市50名引航員始終扎根在風口浪尖之上,時刻不忘“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的職責。他們用堅守為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全體引航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引航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服務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和港產城融合發展動能更加強勁。今年以來,連云港引航站持續優化引航生產組織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設,暢通同海事、港口的信息共享機制,挖掘內部潛力,向管理要效率,深化船舶“零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