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孫蓀 殷開軍 周海波)“嗨,直播間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蘇北鵝嫂’,我身后的這些大白鵝都是自家養殖的,我手里拿的鵝蛋就是這些鵝下的,鵝蛋營養豐富,常吃可以增強免疫力,提高記憶力。我家一年四季都有鵝蛋供應……”每天下午3點,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三口鎮百綠牧業的養鵝場廠房里,50多歲的農場負責人江桂平就開始了一天的直播。隨著直播間人氣越來越旺,不到一個小時,她就售出了30多單,營業額2000多元。這幾年,江桂平通過種鵝反季節繁殖生產技術,借助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東風,奏響了養鵝“致富歌”,江桂平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鵝嫂”。
從門外漢到行家 智慧“鵝嫂”成為養殖達人
今年56歲的江桂平做事干脆利落、雷厲風行。多年前,她一直從事生豬養殖,2019年年初,她經過市場考察發現,種鵝養殖是一項很不錯的致富項目,當年3月份,江桂平就購進了2000只“三花鵝”鵝苗開始喂養。可是由于沒有養鵝經驗,不到一個月,鵝苗就死了500多只。
“養到70多天的時候,每天都有幾十只鵝苗不明原因地死掉。”回憶起第一次養鵝時的情形,江桂平坦言,“可把我急死了,當時眼淚都掉下來了。”于是,她前往各地學習養殖技術,并高薪聘請了一名技術員對鵝場進行管理,自己也跟著認真學習。那段時間,江桂平吃住在養殖場里,靠著勤學勤問,她硬是從一名門外漢成為養鵝的行家里手。“第一批鵝養到開始產蛋的時候,只剩下不到700只,雖然虧了不少,但總算是摸透了種鵝的養殖技術,第二年就很好了,養殖成活率達到了80%以上。”
短短3年間,江桂平的種鵝養殖規模從原先的2000只發展到現在的近2萬只,年產蛋近百萬枚。一般,鵝從9月或10月開始產蛋,第二年3月底基本結束。如何能讓鵝一年四季產蛋?去年,江桂平通過與山東青島大學合作,引進了反季節養殖技術。
“通過在鵝舍裝上燈、掛上簾子,對光照時間的長短進行調控,使得鵝可以在休產期繼續繁殖生產。”江桂平說,“如何讓大白鵝在非生育時間產下鵝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每年4月份開始,江桂平就需要逐步調節鵝舍的光照,光照的調節主要依靠日光燈和遮光簾來控制。而遇到梅雨季節,母鵝免疫力會相應下降,感染疾病的概率也就大大提高了,會出現產血蛋等問題,此時她還需要加強對光照、溫度、營養等方面的綜合調控,來改變鵝的產蛋時間。
“一只小鵝苗從孵化出殼到產第一枚蛋,大概需要240天的時間,到270天的時候開始進入產蛋高峰期。到450天左右的時候,產蛋高峰期結束,這些鵝就必須要賣掉,正好趕上下一批鵝開始產蛋,這樣就能做到每天都有鵝蛋銷售,達到長期供應的效果。”談起養鵝的每一個技術要點,江桂平如數家珍。
52歲走進直播間 誠信“鵝嫂”收獲好評如潮
“領券購買,價格優惠,我們現場包裝及時發,鵝蛋的規格不同,價格也不一樣,我們為大家現場稱重、現場包裝、現場發貨,您在直播間看到的每一枚鵝蛋都是直接郵寄到您手中的鵝蛋……”每次一走進直播間,江桂平就滔滔不絕,“我們直播間銷售的鵝蛋都是當天產當天賣,順豐發貨,保證新鮮,壞蛋、破殼等任何質量問題包退包換,假一賠十……”3個多小時的直播時間,她越說越有精神,雖然普通話不算很好,但是她的樸實和真誠打動了很多進入直播間的消費者。
“之前我們的鵝蛋都是通過線下銷售,2020年的時候,因為疫情,家里的鵝蛋出不去,在兒子的建議下,我嘗試網絡直播銷售,那個時候大家都在網上購物,沒想到通過直播生意特別好。好的時候,一天能銷售上千單。”江桂平介紹。利用反季節讓鵝產蛋,效益提高了不少,特別是夏天,每只鵝蛋的價格可以賣到15元,比平時多3倍左右。網絡銷售更加講究誠信,正是因為在質量上過硬,到江桂平直播間復購的老客戶特別多,有的客戶已經連續購買兩三年了。
傍晚時分,來自周邊孵化廠的負責人郭順梅駕駛著一輛小貨車駛進養鵝場儲藏室,將一筐筐早已挑揀好的鵝蛋裝上車,準備運回孵化廠進行孵化。“這里的種蛋特別好,孵化率高,我們合作幾年了,一直都用她家的鵝蛋,孵出來的小鵝苗個頭大、身體壯、好養活。”郭順梅指著一屋子的鵝蛋說,“這一筐600元,80筐就是48000元,正常兩三天過來拖一次。”
“‘鵝嫂’,這是剛從鵝舍里撿的蛋,你看看質量怎么樣?”采訪之余,陸續有工人向江桂平匯報“戰果”。收獲的季節要到了,看著一只只圓圓的大鵝蛋,江桂平信心滿滿。“今年至少能產80萬只蛋,刨去各種成本,效益在200萬元應該沒問題。”
致富不忘眾鄉親 大愛“鵝嫂”帶動共同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致富后的江桂平沒有忘記鄉親們,幾年來,她把自己的技術免費傳授給大家,從產供銷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解決了大家的后顧之憂。如今,在江桂平的帶動下,周邊已經有10多戶群眾開始通過養鵝走上致富路。
“‘鵝嫂’的養殖場讓我們有了干活掙錢的機會,在家門口上班,不僅方便照顧家庭,每個月還能有穩定收入,主要是‘鵝嫂’性格特別好,就像老大姐一樣。”村民周芹家里由于缺少勞力,經濟條件差,江桂平就讓她到自己的養鵝場上班,負責撿拾鵝蛋,周芹感動地說:“工作量不大,每個月還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真的很感謝‘鵝嫂’。”目前,江桂平的養鵝場吸納了20多名當地村民就業。
去年,江桂平又給自己的鵝蛋注冊了“蘇北鵝嫂”商標,她表示,將帶動更多村民一起從事鵝蛋養殖,并通過自己的直播間,把“蘇北鵝嫂”品牌的“金蛋蛋”銷往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