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伴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鏗鏘有力的曲調,十幾位老人敲起歡快的腰鼓,表達對黨的生日的祝福。這是灌南縣新安鎮紅葉藝術團舉辦的“慶七一”廣場文藝演出的一個鏡頭。“他們的表演很好,雖然都是老人,但個個神采飛揚,節目傳遞著社會正能量,他們幸福快樂的笑容能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熱愛生活的激情。”觀眾們這樣評說。臺上快板、小品、淮海戲等節目精彩不斷,臺下掌聲連連、喝彩聲一片。
在新安鎮,提起紅葉藝術團,知道的人可能不太多,但要說一群打腰鼓、跳舞唱戲的老太婆,可謂是家喻戶曉。其實,紅葉藝術團就是這一群打腰鼓、跳舞唱戲的老太婆組成的。從建團至今,8年來,他們秉承“快樂自己,娛樂他人”的宗旨義務演出200多場,將歡樂送到了千家萬戶,得到社會各界和觀眾的好評和認可。
據了解,紅葉藝術團成立于2007年,現有成員65名,最大年齡72歲,平均年齡超過63歲。據該團團長劉海英介紹,藝術團的前身是新安鎮鎮郊社區的“艷陽活動中心”,成員大多是新安鎮社區居民,之初有成員12人,主要是帶領社區居民跳廣場舞,豐富業余文化生活,但充斥鄉村紅白喜事間的低俗演出,讓她萌發了引導團隊學習多種表演方式,并登臺表演傳遞社會正能量的想法。她把想法跟隊員們一說,立即得到了他們的支持。
沒有專業老師指導,不識字、記性不好,動作不夠靈敏這些都沒能阻擋老人們學習的熱情。不識字就跟著其他隊員一句一句地學,用手機錄音回家反復地聽練;臺詞記不住,就請孩子們幫忙多打印幾份,廚房、客廳、衛生間、床頭的墻上各貼一份,想不起來時就看一眼;動作不好看就對著鏡子反復糾正,并每天下午堅持2個小時的集中排練。長年累月的堅持和執著,讓他們變成了唱歌跳舞樣樣在行的“藝術家”。
藝術團的老人們除了排練節目,還經常到社區、敬老院演出,義務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地方兩個文明建設成果,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宣傳正能量,弘揚愛老精神,傳承民俗文化,用行動抵制鄉村低俗文化對人們精神的侵蝕,受到群眾的好評。
除了從網上下載舞蹈、小品、相聲等演藝作品學習,藝術團還自己創作作品。團長劉海英是灌南縣作家協會的會員,不但有細膩的文筆,還有敏銳的社會洞察力。每一次下鄉演出都是她采風的好機會。幾年來,她結合身邊的人和事編導的快板《幸福灌南人》、《普法宣傳進萬家》、三句半《反腐倡廉純潔黨》、小品《婆婆也是媽》等十幾個節目深受群眾喜愛。
為了使演出的節目取得好的舞臺效果,除了用心排練,老人們還經常廢物利用,自己動手制作道具。別人丟棄的水果花籃、橫幅標語都是他們眼中的“寶貝”,水果花籃繞上金光閃閃的彩線,插上五顏六色的塑料花,一只只漂亮的花籃就大功告成了;用清潔球洗去標語上的染料,晾干后就可以剪成一條條彩帶或拼接成長長的寶塔裙……
“我們玩的不只是藝術,更多的是我們樂觀的精神。”老人們表示,豐富多彩的活動,滿足了他們對藝術和健康人生的追求,身子骨硬朗了,生活也就更加開心快樂了。
“我會努力讓更多的老人獲得快樂,讓他們有限的生命煥發出無限生機。”劉海英表示,雖然資金困難,但她一定會堅持把紅葉藝術團辦下去,讓更多的老人真正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為全縣廣大群眾帶來更多精神愉悅和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