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這是3000元錢,我捐給社區購買防疫物資,是我的一點心意,請收下。”日前,家住海州區的居民徐修山來到新浦街道菜市社區,將3000元善款捐給社區用于社區防疫工作。熟悉徐修山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十分富有愛心的人,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做好事。多年來,他經常幫助貧困人士,并多次參與助學、捐款等愛心活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今年45歲的徐修山老家在贛榆,因為幼年家中貧困,13歲就輟學,隨后跟隨父母以種菜為生。2年后,為了學習一技之長,他開始跟隨家中親戚學習木工手藝,1994年學成后只身來到市區謀生。起初,他只能在街頭攬一些散活干。鍛煉幾年后,有想法的他開始帶領幾位同樣干散工的同行一起組建了一個小型裝修隊,主要接一些小型商鋪的裝修活。起初生意不錯,也賺了一些小錢。但是時間久了,總有商鋪拖欠工資,最終導致入不敷出,裝修隊最終解散。為了不讓跟著他干活的人吃虧,他拿出自己僅有的1萬元積蓄,將工資發給了工人,而自己卻身無分文。
無奈之下,他一個人又返回贛榆老家。為了支持他,父親拿出200元錢遞給他,讓他不要灰心,重頭再來。接過父親手中沉甸甸的200元錢,徐修山又勇敢地回到市區,繼續闖蕩。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次徐修山沒有讓家人失望。在市區一家裝飾城做了一段時間銷售后,2003年,他決定自己創業,從事踢腳線批發生意,隨后又轉行從事木門銷售生意,并且越做越好,直到現在已經創辦了屬于自己的工廠。
“經濟條件逐漸變好后,我就想,我要盡量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用心回饋社會。”徐修山說,是黨的好政策讓他們這些個體戶能賺到錢,將生意越做越大,所以他一定要多做善事回饋社會。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他總是主動給他們送吃的、穿的,也會送上幾百元甚至幾千元讓他們改善生活。后來,他開始加入一些愛心組織,經常幫扶貧困家庭,也經常去周邊的敬老院里慰問老人。
幾年前,他經常和愛心人士一起,前往贛榆夾山一所小學幫扶貧困學生,一幫就是很多年。前段時間,他了解到浦南有一位貧困居民生活困難,他立刻拿出2000元捐了過去。這些年他究竟捐了多少善款,購買過多少物資,他都無法數得過來。只要是有人向他尋求幫助,他都會少則數百元多則數千元地捐出去。“他不是在工廠忙,就是在捐款的路上。”了解徐修山的人經常這樣評價他。
值得一提的是,在徐修山的影響和帶動下,許多同行都加入了獻愛心的行列,每當有公益活動,他們都是積極響應,在工作之余,經常參加獻愛心活動。
“我小時候家里太窮了,中斷了學業,我希望如今品學兼優的孩子們不要因為經濟的原因停止求學的步伐。”徐修山說,今后,他打算多參與一些助學和敬老的愛心活動,盡自己所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徐譽寧 閆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