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這一論斷,是總書記一貫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充分體現,更是對我們黨百年宏大歷史場景中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的高度概括與時代詮釋。它深刻揭示了一個百年大黨為什么“能”的政治密碼,深刻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執政之問,更賦予了新時代黨群關系以嶄新內涵和豐富意義空間,具有深刻意蘊和科學內涵。
“江山就是人民”凸顯了江山的人民主體性,是黨對“依靠誰”的清醒判定。回首黨的百年歷史圖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近代各種政治力量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并成功打下江山,而且在百年歷史進程中牢牢守住了江山使其不動搖,其中一個根本原因是黨在不同的歷史場景中始終對“依靠誰”的根本問題保持著清醒地認知,我們黨始終重視人民地位的基礎性作用、人民力量的動力作用和人民智慧的創造作用以實現各歷史階段的目標和任務。在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把“群眾”“英雄”等詞語融于革命實踐中,動員群眾、依靠群眾,最終取得了革命勝利、打下了江山。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伴隨時代主題和歷史任務的不斷轉換,基于對社會發展規律和黨的建設規律的深刻洞察,我們黨依靠廣大人民的艱苦奮斗,鞏固了江山。十八大以來,黨把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置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加以審視和認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強調,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成功,必須繼續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積聚力量,由人民共同來完成。展望未來,唯有把人民群眾作為實現歷史使命的動力源泉,我們黨的政權才能千秋永固,江山才能永不變色、永不變質,這也是“江山就是人民”的理論意涵所在。
“人民就是江山”凸顯了江山的為民性,是黨對“為了誰”的初心守護。縱觀黨篳路藍縷接續奮斗的一百年,我們黨始終把“為民造福”作為立黨初心和永恒的價值追求,始終能夠擺正黨與人民的關系并把人民作為黨執政業績的評判主體。在革命戰爭時期,基于回應人民群眾為推翻“三座大山”亟須根本改變自己水生火熱生存狀況的歷史訴求,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們黨的革命是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并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提煉形成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他時刻告誡黨員領導干部,要把自己視為人民群眾實現自身利益的工具,做人民群眾的勤務員而不是高踞于其頭上的貴族。改革開放時期,基于人民對物質文化發展需要的時代訴求,我們黨提出“三個有利于”作為執政考核的基本要求和判斷依據,并強調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十八大以來,隨著時代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性變化,我們黨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新時代黨的奮斗目標,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永遠銘記人民是共產黨人的衣食父母,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始終接受人民群眾批判與監督”。這些深情話語絕不是對人民群眾禮節性的表述,而是我們對人民群眾深厚感情的自然流露,均高度彰顯了人民至上、江山為民的深刻理論意涵。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凸顯了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是黨對“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辯證回答。“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內在邏輯就其本質而言揭示的是“人心向背”的根本性問題。回首百年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伊始就把黨群關系置于決定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和黨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早在革命戰爭年代,為明確凸顯我們黨的黨性,毛澤東同志說,共產黨人每到一處,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深入其中,與他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同向同行。因此,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與廣大人民群眾就形成了“種子與土地”“魚和水”“學生與老師”的親密關系,形成了親民、為民、愛民的群眾路線,才擁有了打江山的底氣和勇氣。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秉持黨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把黨和人民的關系置于決定黨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加以審視和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反復用“塔西佗陷阱”“霸王別姬”“歷史周期律”等典故告誡全黨脫離人民群眾的歷史后果。他強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針對“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圍繞黨群關系,黨中央接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堅定不移地清除損害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和動搖黨的執政根基的毒瘤,著力從根本上調動黨內和黨外(人民群眾)關心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自覺性與積極性,既體現了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也彰顯了黨、國家、人民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更深刻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性問題。(□ 張繼華)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委黨校
總值班: 吳弋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