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離婚隊伍排到民政局門外” ?回應來了 2023-01-31
據安徽潁上縣民政局微信公眾號消息,2023年1月28日,網上流傳“安徽阜陽一男子拍到民政局僅有兩對新人結婚,離婚隊伍排到民政局門外”相關信息。
吃剩飯剩菜會致癌?是時候告訴你真相了 2023-01-30
春節假期正式結束!此刻的你,除了收獲“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體重,是不是還有滿冰箱的剩菜……長輩們總覺得可惜,不想浪費東西,于是剩菜熱了一頓又一頓。但是,吃隔夜菜會不會有什么危害?剩菜剩飯該如何保存呢?今天就跟大家一次講清~
《滿江紅》被教材刪除?教育專家回應 2023-01-30
最近電影《滿江紅》火了,同時將岳飛以及《滿江紅·怒發沖冠》一詞送上了熱搜頭條。有很多網友稱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岳飛的《滿江紅》給刪了,并用秋瑾的《滿江紅》代替。
這種情況不要信!中消協發布聲明 2023-01-29
多國報止咳糖漿致兒童死亡,世衛組織緊急呼吁 2023-01-28
針對近期多國報告有兒童因服用某些非處方止咳糖漿導致死亡的事件,世界衛生組織23日緊急呼吁,各方應“立即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預防、發現,并應對不合格藥物和假藥等醫療事件。
小心被割韭菜!股市頻現“小作文” 2023-01-20
“人感染H7N9死亡”舊謠年年傳,H7N9是否會卷土重來? 2023-01-19
“八成大學生想生兩孩”?學者最新回應 2023-01-18
沖上熱搜!吃火鍋竟遇到劇毒生物,網友驚呼:知識改變命運 2023-01-18
緊急提醒!朋友圈里千萬別轉! 2023-01-17
隨著春節臨近,這樣的情況在不少社交平臺上出現。相對優惠的價格、送貨上門的便利,使得煙花團購迅速流行起來。記者發現,部分業主群、育兒群近期都變成了“煙花群 ”,不少人在里面組織煙花團購。甚至一些小區日常組織蔬菜水果團購的“團長”,也變身“煙花...
“陽康”后要坐個“小月子”?專家回應 2023-01-17
1月16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重點人群健康保障有關情況。要點如下↓
“1888萬彩禮”?貼文發布者致歉!賬號永久封禁! 2023-01-16
近日,網友發文稱被江西萍鄉女友一家索要“1888萬彩禮”,在引發“天價彩禮”討論之時,也引發人們對該網友發布內容真實性的質疑。1月12日晚,疑似發布相關文章的知乎“匿名用戶”發表道歉聲明,向江西萍鄉當地政府致歉,但網友并不買賬。13日,知乎發文稱該...
退休人員必須在今年1月完成待遇資格認證,否則將停發待遇?假的... 2023-01-13
濟南發現XBB病毒感染者?當地疾控回應 2023-01-13
辟謠戰疫|五天內兩次感染不同新冠毒株?蘇州工業園區疾病防治中... 2022-12-29
12月26日,一網民(微博賬號“@武知不菜二代目”)發文稱自己是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病毒學博士,因高危職業在五天時間內兩次感染新冠,且感染的是兩種不同毒株,第二次感染癥狀更為強烈。隨后,有評論質疑其如何確定感染的是兩種毒株。該網民回復稱,自己是蘇...
哪哪都不舒服!這種“幻陽癥”你有嗎? 2022-12-19
最近,網絡上頻頻冒出一種新的“不明疾病”——“幻陽癥”。廣大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出現了此疾病的諸多“癥狀”:總覺得自己身體哪里不舒服,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參照網上或身邊陽了的親友的癥狀反復比對自身,對身體感受過度警覺與檢查,例如多次吞咽口水...
個人防疫,警惕八個誤區! 2022-12-19
這些涉疫謠言不可信! 2022-12-19
最近,有關新冠病毒的防治信息備受關注,一些謠言也乘虛而入,包括“大蒜、生姜、辣椒”等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長期戴口罩會引發肺結節等“老謠”再次出現在社交平臺。同時,隨著疫情發展,公眾面對“‘陽’了后要不要看病”“‘陽過’后要不要消毒”等也有很...
編造“蒼梧小學有學生去世、重癥”不實信息,警方已介入調查處理... 2022-12-15
近日,我們大港城部分微信群以及抖音等網絡平臺有人傳蒼梧小學“有二個孩子得新冠去搶救無效沒了”“有重癥”等消息。市委網信辦與相關部門單位核實確認,網傳消息均不屬實!不屬實!不屬實!目前,警方已介入,相關造謠人員陸續鎖定,調查處理工作正在進一步...
“買真退假”薅羊毛?別一不小心“刑”了! 2022-12-14
嘗到甜頭的小東看到群主“七王”的一條消息,“想要賺大錢,請進VIP群‘七王府’,名額有限,報名從速!”小東毫不猶豫繳費加入了VIP群。
“嬰兒專用水”真健康還是“智商稅”?為您揭秘 2022-12-08
家里有孩子的可能會發現,現在的兒童市場,各種玩具、生活用品真是花樣百出,甚至還有嬰幼兒專門飲用的“嬰兒水”。
我省多地網傳“有人搶小孩”,真相是這樣的…… 2022-12-08
近期,“偷搶小孩”謠言在多地傳播。不僅在我省,其他省市也有各種版本層出不窮,引發社會恐慌。有傳言稱“車子在學校門口搶孩子”,有的說“入室迷幻帶走孩子”……針對網傳相關信息,多地回應:傳言不實!鹽城近日,有網民在當地社區微信群發布消息稱:“(...
中疾控提醒口罩佩戴“雷區”!專家辟謠戴口罩致肺結節 2022-12-07
收好!全天候多場景防疫攻略來了 2022-12-07
出現發熱癥狀后怎么辦?一般患者可在家觀察治療?權威解讀! 2022-12-07
隨著奧密克戎毒株致病性減弱,傳播性增強,當前疫情防控重點發生了哪些變化,一般患者是否可在家觀察治療,出現發熱癥狀后怎么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專家進行了解讀。
【警示案例】發布“封城”不實信息,造謠人員被依法處理! 2022-12-05
相信這兩天你也看到了,有人傳“聽說我們連云港這周日又要封城了”“有人說4號,有人說5號,也有人說6號,不多說了,囤菜去了”“……從今日起不需要每日再報組別和人數……2022年12月3日零晨4點!全城解封……”。經與相關部門核實確認,以上內容都是假的!...
上海地鐵11號線著火?官方回應:無人員傷亡 2022-12-01
今晨,一則“上海地鐵疑似故障冒出火光”的視頻引發關注。
吃橘子會致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是真的嗎? 2022-11-30
近日,網上流傳吃橘子等酸性食物會導致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的說法,這是真的嗎?記者實測↓
成都一小區核酸檢測樣本被丟棄?真相來了! 2022-11-30
11月28日,網傳成都市北湖印象小區四期有居民質疑采集完成的核酸檢測樣本被丟棄,相關視頻和圖片在多個網絡社交平臺傳播,引發網友關注。
多地網傳“有人搶小孩”?真相是這樣的...... 2022-11-29
快遞全國網點“大面積停擺”?國家郵政局回應 2022-11-29
近日,一則關于“快遞停運”的消息在電商和快遞圈內廣泛傳播。有網友根據個別快遞公司發給合作商家的停發站點表格,得出目前快遞全國網點“大面積停擺”的結論。記者在多方求證后得知,該消息不實。
長江白鱘滅絕,“十年禁漁”有用嗎?生態環境部回應 2022-11-28
長江江豚、白鱘都是長江中特有的大型水生生物,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晴雨表。今年7月長江白鱘被正式宣布滅絕,長江江豚也成為瀕危物種,這是否意味著“長江禁漁”未能發揮出恢復長江生態系統的作用?
白開水超過16小時,堪比“慢性毒藥”?小心這些喝水誤區! 2022-11-28
俗話說“人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每天保持充足的飲水量,對人體皮膚、血管、腸道健康等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軍媒批“造謠張核子張珊珊為張蘊鈺將軍后人”:非常惡毒 2022-11-28
經張蘊鈺家屬確認,此條信息屬于謠言,已報警處理。
非法!這些網站和賬號,關停! 2022-11-26
民政部提醒有關機構和社會公眾,在與社會組織開展合作或者參與其活動時,務必注意核查其身份。全國社會組織的登記信息可通過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中國社會組織動態政務微信等渠道在線查詢。
網傳“北京站建站63年來第一次閉站”?官方回應 2022-11-24
11月23日晚,網傳“北京站建站63年來第一次閉站,將載入站史”。
網傳重慶“荔枝園核酸檢測造假”?當地回應 2022-11-23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再次呼吁廣大市民,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文明上網、理性發聲,共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多地網傳“有人搶小孩”?真相是這樣的...... 2022-11-22
近期,“偷搶小孩”的謠言在多地傳播,各種版本層出不窮,引發社會恐慌。有傳言稱“寶馬車在各學校門口搶孩子”,也有的稱“入室迷幻帶走孩子”……針對網傳相關信息,多地回應:傳言不實!
你關注的防疫熱點問題,權威回應來了! 2022-11-21
面對復雜的疫情形勢,接種疫苗仍是主動免疫的有效措施。疫苗接種需要綜合考慮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以及可負擔性等因素,要堅持依法依規、尊重科學的原則。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制定加快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方案。
筷子用久竟然會致癌?這3點,你一定要知道! 2022-11-21
作為天天都要使用的餐具,筷子承擔著重要的安全責任,不少人都知道,牙刷、毛巾等用品要定期更換,但對于筷子的更換頻率卻不甚了解,一雙筷子使用幾年也是常有的事,人們普遍認為,筷子沒壞就沒有必要換,其實筷子也是需要定期更換的。
網傳女子街頭“毒狗”?警方通報 2022-11-18
近日,有市民報料稱在成都均隆街濱河路東風大橋一帶發現一位全副武裝的疑似“投毒者”邊走邊從袋子中抓取黃色粉末丟棄在沿途大樹的根部相關消息在網絡被不斷轉發讓許多養寵家庭十分擔憂
管控起始時間怎么算?時空伴隨應居家隔離嗎?中疾控回應 2022-11-17
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那么,通知出臺的背景是什么?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二十條優化措施,又該如何貫徹落實呢?《焦點訪談》邀請了相關人士進行詳細解讀。
打完3針,還要接種吸入式疫苗嗎? 2022-11-17
醫務人員叮囑完成接種的居民,接種吸入式新冠疫苗與傳統針劑疫苗一樣,均需留觀30分鐘,回去后可以洗澡,但不建議接種當天做劇烈運動,也不能飲酒。
現在有必要“囤藥”嗎?如何科學用藥?專家提醒 2022-11-17
日前有報道稱,“石家莊部分藥店的連花清瘟膠囊已經斷貨”“感冒類藥品銷售量大幅上漲”。
這些藥停售、召回!你家可能也有 2022-11-16
11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國家藥監局關于19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2022年第55號)》,通告全文如下:
這些小技巧教你避開“甜蜜”陷阱 2022-11-14
作為一種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的可怕之處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可能帶來的多種并發癥,嚴重的甚至還會危及生命。
用不明液體潑灑路人:不是“惡作劇”,而是違法惡行! 2022-11-14
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14日通報,兩人被行政拘留并處罰款。通報全文如下:
地球首位已知“星際訪客”獲確認,流星頻繁“來訪”意味著什么? 2022-11-11
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發表論文稱,他們已經證實,2014年闖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星CNEOS 2014-01-08來自另一個恒星系統,是迄今已知的地球首位星際訪客,其拜訪地球的時間比著名的“奧陌陌”早3年。
現在流行“爬行養生”?醫生提醒 2022-11-10
一直以來,直立行走被認為是人類出現的標志之一,但最近一些人好像又“爬回去”了。前不久,話題“現在流行爬行養生”以近千萬的搜索量,沖上了熱搜榜。
已有多名學生上網課期間被騙!專挑孩子下手,警方緊急提醒 2022-11-09
做好防護,家長要做好自身手機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輕易告知孩子手機支付密碼、銀行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同時告訴他們不要盲目掃碼,以防惡意軟件和木馬病毒被強行安裝,更不要盲目點擊不知來源的鏈接以防進入釣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