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近日,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流傳著一個“一秒鑒別化妝品”的方法。有網帖內容稱:“在抖音上學到的新技能,如何區別化妝品的好壞?看包裝條形數字的前三位數字,690代表激素含量最高,691代表含有少量鉛汞,692是中藥的,693是天然的,695是純植物提取……看看你們在用的化妝品是什么情況吧。”
傳言截圖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核實發現,這條網帖其實是一個無中生有的謠言。護膚品條形碼的前綴是用來標識商品條碼注冊地的,與所謂的“護膚品成分”沒有半點關系。
商品條形碼是什么?來看權威說法
據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網站的公開資料顯示,商品條碼是指包含廠商識別代碼在內的對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單元、位置、資產及服務進行全球唯一標識的一種代碼。這個唯一性是通過一個名為GS1的全球統一標識系統來實現的。在這個系統中,每種貿易項目都擁有一個獨特的商品全球貿易項目代碼(GTIN),而這個代碼或代碼的一部分就是我們常見的商品條碼中的那串數字。
在我國,零售商品的標識代碼主要采用GTIN的三種數據結構,即EAN/UCC-13、EAN/UCC-8和UCC-12。平時比較常見的是13位的數字代碼結構,也就是EAN-13條碼。在EAN-13條碼中,從左起前3位的前綴碼是由國際物品編碼協會分配給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的,從前綴碼的數字能夠看出該條形碼是向哪個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物品編碼協會分支機構申請的,換句話說,也就是3位數的前綴碼代表商品條碼的注冊地。
國家及地區前綴碼查詢表截圖,來源: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網站
從上述表格可見,從690到699都是國際物品編碼協會分配給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的前綴碼,和所謂的“護膚品成分”無半點關系。
謠言錯漏百出,別被微商的營銷手段給騙了
對傳言稍作深究不難發現,網帖中關于各種“問題產品”的分類十分模糊。比如所謂的“天然產品”就沒有明確的定義,在化妝品中也沒有這樣的專門分類,而后邊的“純植物提取”、“珍貴植物提取”等更像是隨意編造出的類別,這些沒有嚴格的區分標準。
記者根據關鍵詞搜索發現,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等平臺中存在很多類似的網帖,表面上打著“教你鑒別化妝品”的旗號,實則是為了宣傳一些護膚產品。比如,一篇題為《在抖音學到了新技能,第一時間來安利,XX到底是好還是壞?》的網帖中,先介紹了上述的鑒定方法,緊接著就介紹了某款在微商中流行的“純植物提取”產品。為了證實這一點,網帖中還放了多角度的產品照片,并在照片中圈出了該產品條形碼的前3位數字“695”,文章的最后還留下了一個聯系方式,其營銷意圖顯而易見。
追溯其源頭,記者發現,這條傳言從2016年就在網絡中流傳。當時有一個相關網帖流傳很廣,帖子里先是放了一張某化妝品的條形碼圖片,然后介紹說:“教你怎么辨別護膚品是否有激素,看條形碼數字的前3位:690激素含量最高,691含少量鉛,692是天然的,693是中藥的。”但和目前流傳的版本對比,同樣是數字“693”,怎么一會兒代表“中藥成分”,一會兒就變成了“天然成分”呢?不難看出,什么樣的數字代表什么樣的成分,取決于發帖者希望宣傳哪一樣商品。
以往傳言截圖
上海辟謠平臺提醒,如果真的擔心自己使用的某樣產品有安全問題,可以前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點擊進入“化妝品”一欄,在頁面左側列表中選擇化妝品類別,進行備案、生產許可證等信息的查詢。此外,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的公告欄中,還有對各地抽檢不合格的化妝品批次的公告,網友們可留心避開這些劣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