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王文)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作刺猬效應。它是指人與人之間永遠存在著一個人際交往距離,離得太遠,無法感到關懷,孤獨落寞;離得太近,又覺得彼此限制,互相傷害。就像在寒冷冬日相互取暖的兩只刺猬,反復嘗試后才終于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獲得對方的溫暖又不至于被扎。
而刺猬效應在愛情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因為面對陌生人或一般朋友的時候,我們早已習慣保持一段距離,但面對愛人的時候,便覺得互相擁有,如此親密,根本不需要距離,不能有秘密,卻忘了緊緊貼在一起,早已沒有了呼吸的空間。22歲的歡歡,近來就被男朋友阿亮看管得比老媽還緊的戀愛方式搞得很疲憊。她對阿亮說:“愛得早,愛得深,不如愛得剛剛好。”但阿亮非但沒有領會其中的意思,反倒以為這是歡歡要離開自己的信號,于是買了很多禮物送給她,恨不能24小時都能知道歡歡的行蹤。歡歡很擔憂,如果阿亮再不能給她一點自由呼吸的空間,該怎么辦?
邂逅,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
歡歡很喜歡音樂,從小就喜歡。平日里走路甚至洗澡都會放音樂,在遇到阿亮以前,壓根沒想到,自己的男朋友也會是一個同樣愛音樂的人。遇見,是很美好的。至今想起,依舊覺得絲絲的甜蜜仿佛是融化在鍋里的黃油,飄著清香。
那是紫藤花開的季節,一個灑滿陽光的下午,為了準備一個資格考試,歡歡日夜苦讀,終于“光榮”地病倒了。她發燒了,只好到學校的醫務室去打針。去打針的路上,歡歡戴著耳麥正聽著王力宏的那首《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也許是睡眠不足,也許是空氣中的味道太香,她走神了。這一走神不要緊,在醫務室附近的轉角處,她撞到了一個男孩子。對方果斷地拉住了即將跌倒的歡歡,一只耳塞順勢落下,兩個人就這樣四目相對。回過神來,歡歡聽到對方說的第一句話,不是“你沒事吧?”,而是“你在聽什么?”
這個男孩子手里的幾本書,也被歡歡撞了一地。她趕快幫著撿起來,一看,都是財會類的。“你也喜歡王力宏的歌?”這個清秀斯文的男孩子,不知道為什么,給歡歡一種很安心的感覺。話題就這樣隨著這首歌聊開了。歡歡是一個開朗的女孩子,莫名的好感,讓她主動與對方互留了微信。
就這樣,歡歡漸漸了解了阿亮的一切。他的話不多,性格內斂,他喜歡音樂,工作是幫著打理自家的公司。他之所以會到歡歡的校園里來,也是準備去圖書館看書,備考會計師的資格證。很快,歡歡的生日就要到了,隨之而來的是考試的日子也快到了,阿亮主動說那段時間他不是很忙,也想多看書,就相約一起去了圖書館,也就在那天,阿亮送了歡歡一個很好看的音樂手機。她心頭一熱。通過朋友圈,阿亮知道了歡歡的生日,當天,他特地手捧鮮花和禮物找到歡歡,成功俘虜了歡歡的心。
相處,禮物化身所有的甜言蜜語
歡歡說,她是一個喜歡浪漫的女孩子,但并不是一個特別物質的女孩。相處久了,她發現阿亮喜歡送禮物。雖然從家庭條件上來說,她家比阿亮家要稍微遜色一些,可從小到大,從沒為錢發過愁。對于禮物攻勢,一開始她是歡喜的,不是有這么一句話:雖然金錢不能用來衡量感情,但一個男人肯為你花錢,至少是對你上心的。
她從來沒有懷疑過阿亮的心意,但男友似乎除經常送她禮物外,幾乎沒有其他情緒上的安撫與精神上的關心。時間一久,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歡歡甚至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簡單的禮物堆積區,平日的交流除了早晚安以及吃飯了沒有的問候,幾乎就沒有其他內容。她知道,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也許是男友情商不高吧。因為歡歡知道,阿亮的父母在他小時候忙著賺錢,很少陪他,他從小不缺錢,但缺愛與自信。歡歡曾委婉地告訴他:別送我東西了,多存點錢,以后還能用呢。但說的次數多了,阿亮開始覺得歡歡的要求有些多,送東西還被嫌棄,懷疑歡歡對他不真心,直言歡歡對他不夠好。
相處一段時間后,阿亮開始問歡歡很多過去的事,也對她現在的朋友圈表現出很大的興趣。經常會突然出現在歡歡的周圍,即便有時候她和朋友同學有事在談,他也能冷不丁不請自來。朋友們都打趣她有一個二十四孝男友,那么貼心,這種如膠似漆發生在一個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男士身上,的確能滿足歡歡些許的虛榮心。他也沒有一絲懈怠的意思,相處大半年后,他依舊雷打不動天天來學校接歡歡。有次,他依舊在宿舍下面等歡歡,可歡歡因為學習上的事情,與兩名男同學討論問題,忘記了時間。直到他出現在教室門口,歡歡抬頭看他,臉色很差,兩個男同學頓時也感覺尷尬。基于歡歡對阿亮的了解,也許他吃醋了。
糾結,讓人情緒失控的盯人戰術
當晚,兩個人一起吃飯。果不其然,沒過多久,阿亮就質問歡歡:“一個有男友的女孩子為什么和別的男性那么親近?為什么別的男孩子可以坐在你邊上?”歡歡當下氣得摔了筷子,“是兩個男同學,兩個人!我們是一個創意小組的,準備一起做課題的,為什么你要懷疑我?”看著憤怒的歡歡,阿亮不說話了,用一貫的沉默來表示抗議。歡歡的脾氣來得快,去得快,之后想想他也是關心,所以晚飯后,她主動認了錯。可阿亮對她的示好并不買單,吃完飯,徑直走人。
在這之后,阿亮出現在歡歡學校的頻率越來越高,甚至她周圍的同學都覺得有點過了。歡歡的心情也因此變得越來越不耐煩。后來,他發展到要求看歡歡手機的短信以及朋友圈的留言和互動,歡歡一氣之下也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就拿給他看。在做這些事的時候,她的心情糟透了。他依舊會送她禮物,最新上市的蘋果手機也好,當季的包包也好,可對歡歡而言,變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因為阿亮的臺詞幾乎都不會變:“我對你那么好,為你付出了那么多,而你對我還不滿意!”漸漸地,歡歡一有心事和壓力,不會第一時間找阿亮,因為大多時候,他也給予不了歡歡安慰,于是,歡歡就開始思考和阿亮究竟合不合適。
妥協,讓過去的過去
歡歡不是一個遇事就想著逃避的人,她知道阿亮心眼不壞,對自己也是上心的,只是他或許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和戀人相處。前幾天,歡歡主動把阿亮約到了咖啡廳。在安靜的包間里,她一股腦兒把心中的話說出來了。“阿亮,你能給我一點小小的空間嗎?我覺得自己就像擱淺的魚,呼吸困難,快要憋死了。”歡歡一邊流淚一邊說,“我不看重你的禮物,你對我真的是很好,可你能不能真正在精神上關心關心我呢?”阿亮沉默地聽完歡歡的哭訴,當聽到她那句“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們只有分手了”時,急得脫口而出“我愿意改,我不會再死盯著你,不會再懷疑你。”
談話之后,阿亮再也沒有出現在歡歡的校園中。電話與短信,也變得很少很少。歡歡哭笑不得,給一點空間不代表不聯系啊。她還是略有擔心未來的路,但她也由衷地希望:讓過去過去,讓未來過來,自此以后,真正能夠擁有一些獨立的空間。解鈴還須系鈴人,至少,他們彼此心里有對方,至少,兩個人都沒有輕言放棄。
在戀愛過程中,有些時候我們不太容易區分禮物攻勢和對自己人際關系的敏感是不是一種愛你的表現,但可以確定的是以愛為前提的此類行動,會讓你體驗到的是舒服和溫暖,如果你感覺到的是壓力和窒息,那么多半這種行動背后有著強烈的交換動機。
文中的阿亮顯然是一個“物化愛”的男孩。送禮物原本是一種情感的表達與傳遞,但如果傳達過來的是我對你的付出需要換取到你是我的,這就變成了一種隱形的交換,更糟糕的是這種交換并不能真正地保障男孩的安全感,所以他會非常敏感地去證實歡歡是否會背叛他,并且在這樣的重復中反復地體驗失望、挫敗和被拋棄。
“自由是愛的空氣,禁錮會使愛窒息。”阿亮或許并不懂得這個道理。這是一個對拋棄特別在意的男孩,或者這是他很早時就經歷過的體驗,在別人眼里他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家境不錯,想要什么就買什么,但實際上他的父母可能恰恰沒有給到這個孩子內心最需要的東西。所以阿亮對內在那部分看不到、摸不到的那種情感體驗的連接上是空缺的,那么當他再次經歷親密關系,他只能用手中真實握著的禮物送給別人來換取別人愛自己。
結局似乎在情理之中,阿亮的禮物攻勢和患得患失的心換來的只是歡歡無盡的煩惱。愛一個人,并不是要時時刻刻和對方在一起,也不是可以隨意去干涉對方的自由。我們都知道“距離產生美”的道理,戀人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不要用熱烈的心炙烤鮮花,不要強加給琴弦一個它不能承受的力道。愛他(她),就要信任他(她),給他(她)一個自由呼吸的空間,給他(她)一個放松自我的機會,讓愛保持適當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