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王文)有人說,要面包的人是拜金主義,愛情至上才是真正幸福之道。有人則說,要愛情的人相當于賭博,你有承擔愿賭服輸的勇氣嗎?到底是面包重要,還是愛情重要,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走自己的路吧,只要無怨無悔——
1998年,當第一部國產青春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席卷全國的時候,80后們剛開始踏進大學校門。這部反映上世紀90年代大學生愛情、成長和立志的電視劇影響了許許多多80后的愛情觀。劇中描繪的大學校園,有愛情、有夢想、有時尚、有浪漫,同時也有現實中的無奈與困惑。
17年過去了,那些當初選擇“將愛情進行到底”的80后們早已步入社會,結婚生子。17年的時間,現實生活有沒有磨平他們的愛情棱角?假如再讓他們選擇一次,愛情與面包,到底會選擇哪個呢?還會義無反顧地堅持當初的選擇嗎?
“選擇愛情,我不后悔”
送完大兒子去上學,再送小女兒去幼兒園,35歲的佳妮松了口氣,忙碌而混亂的早晨終于結束了。她像往常一樣,開車先去菜市場買菜,再回家精心準備午餐。等做好了色香味俱佳的午飯,又要準備去接兒子放學了。自從女兒出生后,她就安心地做起了全職太太。這樣的生活,在結婚之初,她想都不敢想。
佳妮與老公強子是大學同學,兩個人老家都是農村的。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學財務的佳妮就與學土木工程的強子兩情相悅了。相似的家庭背景和興趣愛好,讓兩個年輕人無話不談,很快就有了花前月下的約定。“我現在沒有錢,但將來一定會有錢的。我會盡力給你一個幸福的家,大學畢業我們就結婚吧。”在一個暗香浮動的夜晚,強子握著佳妮的手說。皎潔的月光下,佳妮看著強子真誠的眼神,當即就感動地答應了。大學畢業,勤奮好學的佳妮與強子都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在港城落了腳。
沒有房子,沒有車子,不顧父母的反對,佳妮真的嫁給了一窮二白的強子。兩個人在領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后,直奔婚姻登記處領了結婚證。回老家擺喜酒的時候,強子鄭重地對佳妮父母承諾:“爸媽,相信我,我們會靠自己的努力,在市區安家的。”他說,面包會有的,但愛情不能等了。正因為互相喜歡,互相信任,所以才能舍棄對物質的要求。
婚后,強子果然不負承諾,他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從工程監理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工作非常勤奮。在工作之余,他又考取了幾個專業證書。因為為人謙遜,又能吃苦,強子幾經跳槽,職位越跳越高,薪水逐漸從月薪拿到了豐厚的年薪。一轉眼,兒子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強子與佳妮在市區已有了兩套住房、兩輛車。“從我懷二胎起,他就不讓我工作了。一是為了照顧孩子,二是不想讓我那么累。”佳妮幸福地笑道,事實證明,強子真的可以用寬厚的肩膀,為她遮風擋雨。
“我很慶幸,當初沒有那么現實。”佳妮回憶,當初自己和強子都很單純,想著既然深愛對方,那就在一起吧,也沒有考慮那么多。反而有一種大無畏的樂觀精神,真的覺得“有情飲水飽”。其實,結婚之初的幾年,他們的日子過得還是滿窘迫的,“但想想未來,就有了走下去的勇氣。”這么多年,兩個人相依相偎,終于苦盡甘來,開始享受生活了。“選擇愛情,我不后悔。”佳妮說,現在再讓她做一次選擇,她仍然選擇愛情。畢竟,面包是可以創造的。
“沒有面包,愛情還剩下什么”
并不是每一對大學情侶都有強子與佳妮的幸福結局。大學時期,身為班花的小瑩,面對眾多追求者都沒有動心,卻唯獨喜歡上了家境貧寒的小林。家庭條件的懸殊,令老實的小林望而卻步。但小瑩的熱情主動最終消除了兩個人的隔閡,兩顆心越靠越近。
大學畢業后,在小瑩父母的安排下,小林在港城謀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結婚,很快提上日程。房子是小瑩家買的,小林仿佛做夢一般地娶到了心上人。
婚后的生活卻并非王子與公主童話故事中說的那樣美滿。小瑩坦言,她著實低估了柴米油鹽的現實威力,這段婚姻在農村婆婆不停地伸手要錢、兩家父母為錢鬧僵、小兩口不斷冷戰中逐漸死去。敏感的小林其實有一顆自卑的心,哪怕共同生活多年,很多話仍不能敞開心扉地與性格直爽的小瑩說。也許因為丈母娘一句無心的話,也許因為小瑩一句不甚在意的抱怨,小林都能郁悶很久。就連“老實”這個優良的品質,也讓小林在工作中屢屢吃虧。工作多年,仍然沒有被提拔的跡象。
反觀當初被小瑩拒絕的男同學們,該發財的發財,該升官的升官,最不濟的,也能與自己家庭條件相當,最起碼過個小資生活不成問題。婆家像個無底洞,老公的錢經常被拿去補貼家用,因為彩禮糾紛等不愉快的往事,兩家父母互不來往。這導致小夫妻之間共同語言越來越少,就連興趣愛好,也變得越來越不合拍。小林不喜歡與小瑩爭辯什么,以前是忍讓,后來卻變成了木然,“連吵架都吵不起來。”小瑩抱怨,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兩個人會為了錢開始冷戰,開始是幾天,后來是一個星期,再后來一個月都說不上幾句知心話。
村上春樹說,只要能發自內心地愛一個人,人生就會有救。但是在與物質的抗衡中,小瑩沒法淡定了。“我終于理解寧可坐在寶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這句話了。”她說,結婚多年,小林沒有給過自己一分錢,似乎已經習慣了花她的錢。她不是一個很物質的人,但一點也不物質也是不可能的。看著身邊同事、朋友寶馬香車,衣香鬢影,自己的生活卻越過越沒有起色,說不浮躁和抱怨是假的。
“如果現在讓我選擇,我應該會選擇面包。”小瑩說,沒有面包的愛情顯得是那樣的蒼白無力,注定了是一場心酸的浪漫。
順從自己的心,不要去惦記別處的風景
愛情和面包哪個更重要?這其實是個老土的問題,但是當這么一個老土的問題總是時不時地被擺上來討論,足可見它存在的普遍性。有人或許會問,愛情與面包,難道沒有兼得的嗎?答案當然是“有”。如果可以,如果能夠,兩者兼而有之,當然再美好不過。但是,上帝也好,菩薩也罷,通常都沒這么好心,管你情愿不情愿,多數人還是要有所取舍的。
重視愛情勝過面包的人,遇到三餐不濟的時候,愛情遭殃。重視面包勝過愛情的人,遇到真愛來臨的時候,面包遭殃。愛情與面包的較量,其實是理想與現實的較量,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心境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選擇,只是不管如何選擇,都會有些許的遺憾。選擇愛情的人必將因沒有面包的生活而帶來困擾與艱辛,選擇面包的人也會因那沒有愛情的生活而飽受內心的痛苦與煎熬。
所以,如果你堅持愛情至上,那么就可以適當降低對物質的要求。如果堅持面包至上,那么就對精神上的空洞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很多商人打趣說,愛情和婚姻不過是一種交易。雖然看似無情,卻也不無道理,只不過有的人用真心換真心,有的人用青春換財富,有的人用美貌換權勢。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盡力回避不能忍受的,也未嘗不是幸福之道。
其實,選擇無所謂對錯,因為誰都不能同時走上兩條路,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走的那條道就一定充滿光明,而另一條就伸手不見五指。重要的是你能否在選擇其中一條路時不回頭、不抱怨、不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不去惦記著另一條路上的風景。順從自己的心去選擇吧,只是上了路就要記得,夏天不要貪戀深秋的凄美,冬日不要惦記春天才有的初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