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王文)又快到結婚黃金季,等婚的單身男女早就迫不及待想把自己“婚”出去了。但是,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或者想方設法地拖延自己的婚期,遲遲不愿意進入婚姻狀態。有人稱這種人為“婚姻拖延癥候群”,如同生活中會常常不按時付賬單,忘記買音樂會的門票,忘記準備情人節禮物……那么,這群人是活在當下,還是恐懼未來?是為了享受愛情,認為不能為了結婚而結婚,“寧可高傲地發霉,也不愿卑微地戀愛”,還是對身邊的那個人不是那么確定,婚姻才遲遲定不下來?
俗話說:“凡是不以婚姻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但是也有人反駁了,不結婚并不意味著不想結婚。又有人說了,拖延并不是心存故意,而是本著“更優”的原則,才會選擇“順其自然”。有時候未必是他們主觀不想結婚,而是因為某些外界的客觀因素導致他們放緩了步入婚姻殿堂的腳步。相信每位有情男女對愛情都充滿著無限憧憬,對完美的婚姻生活充滿著無限期待,在“青春不常在”的年紀,“抓緊談戀愛”,享受幸福,將愛情進行到底。
“我們享受的就是戀愛的感覺”
受訪者:阿金與女友琳琳,25歲
“我們倆都是90后,從高中戀愛到現在,算一算,在一起有8年了吧。”帥氣的阿金家境優越,在父母的幫助下開了兩個連鎖茶餐廳。而他的女友琳琳,大學畢業后自己在家開設了鋼琴培訓班,她與阿金相識12年,兩個人從中學時期就兩情相悅。
8年愛情長跑,早已過了“七年之癢”的磨合期,兩個年輕人面對雙方父母的催促,卻選擇了暫時不考慮結婚。阿金給出的理由是:“我們單身,但不獨身;我們有伴侶,但是不結婚。我們有確定的關系,享受浪漫的愛情,可是結婚后就不一定有這么美好的生活了。”琳琳則說:“我們很珍惜在一起的生活,仿佛一直在談戀愛,就算吵架了,也會互相承認錯誤。反觀身邊許多已婚朋友,婚后不僅有瑣碎的家務活要料理,更可怕的是,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到時候愛情在一大堆家庭關系、家務事面前必然要隱身。”
“不愿意將就,不如不婚”
受訪者:星子,女,85后
歲月如飛刀,刀刀催人老。一轉眼,長相、工作、學歷、家庭各方面條件俱佳的星子,在參加了左一場右一場的婚禮后,驀然回首,自己已成了“黃金剩女”。她不排斥愛情,事實上她正在談戀愛,但是并沒有結婚的打算。
“我最欣賞《何以笙簫默》里面何以琛說的那句話,‘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愿意將就。’”星子坦言,初戀男友對她的影響很大,這也許是她遲遲不愿意結婚的原因之一。“在很多大齡不婚女青年的心中,其實還是對愛情充滿憧憬的,只不過我們不愿意輕易降低自己相對嚴格的婚姻伴侶標準,寧缺毋濫。”星子說,她會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依自己的內心一直做下去,學著享受生活而不是為生活而奔波,學著自己給自己快樂、自己給自己滿足、自己給自己希望。也不會因為在別人眼里看起來幸福美滿,自己就去制造和偽裝幸福美滿,要為自己而活。
“自由空間我獨享,何必要進圍城”
受訪者:何亮,男,80后
何亮今年35歲了,他的年齡就如同他的收入,每年都在遞增。事實上,何亮在工作上是一個跨界高手,學藝術的他,在某學校是一名美術老師,在教學的同時自己一直在創作。前年,他與朋友合伙開了家裝公司,今年,他又將事業的版圖擴張到了廣告行業。
瀟灑、多金的何亮,身邊自然不乏女性朋友。他戀愛過幾次,現在正在享受新戀情,但婚姻似乎對他沒有什么吸引力。“我現在過得挺好,很享受這樣的生活,想不通干嗎要結婚?”何亮認為,結婚意味著有另外一個人完全介入他的生活,管束他的行蹤,他好不容易擺脫老媽的控制,何必再給自己找個鐐銬呢?
“他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不想和你結婚。”談戀愛已經那么久,為什么遲遲不去領證?因為對方的拖延,所以會對愛情有懷疑:拖延本身也是一種拒絕吧?婚姻是一雙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絕穿鞋,也許避免了因為鞋子不合腳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釘子上,到那個時候,你或許會意識到,婚姻其實也是對愛情的一種保護。
“初戀的陰影,讓我不敢承諾”
受訪者:劉建,男,34歲
每一個熟識劉建的人,在他的身上,都會感受到超乎年齡的那種成熟。家境貧寒、沒有任何社會背景的劉建,白手起家,多年打拼,已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有房、有車、有錢、有閑,劉建被朋友戲稱為“鉆石王老五”,他談過幾次戀愛,但最后都無疾而終。只有他心里清楚,問題其實都出在自己的身上,因為他是一個婚姻逃避者。
“我剛工作的時候,一無所有,談了4年的女朋友,就因為我沒有錢,給不了她物質上的承諾,流淚提出了分手。”劉建說,這對他打擊很大,他在這場戀愛里,付出了所有,卻血本無歸。如今,他事業有成,性格也沉穩了很多,身邊不乏傾慕者,但他談了幾次戀愛以后,最怕女方提結婚。“相比結婚,我更愛工作。”劉建說,初戀的打擊,讓他已經不敢相信愛情,給不起別人任何承諾。他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逃避主義者,對婚姻本身充滿了恐懼。雖然他也很羨慕別人牽手邁進婚姻的殿堂,但他害怕作出這樣的抉擇并為此承擔一切結果。
“找不到結婚的理由,也沒有分手的理由”
受訪者:珍珍,女,90后
珍珍與男友戀愛已4年,在這期間,男友向她求過三次婚。第一次是在一家面館里,他突然說:“如果我們結婚,日子肯定會過得很幸福。”珍珍問他為什么,他說:“我可以照顧你。”于是,珍珍隨口回答“我自己可以照顧自己”,算是拒絕了。后來的兩次,也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他隨口一提,“也沒人娶你,你就嫁給我吧。”讓珍珍分不出真假。
“我們現在的關系介于親情和愛情之間,或者說離親情更近一些。兩個人各自的工資都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滋潤,我實在找不到一個可以讓自己結婚的理由,也找不出一個可以說分手的理由。”珍珍有時候也很苦惱,但是自己也很享受這樣的生活,她嘆了口氣,“就這樣活著吧!”
“沒有錢,拿什么期許未來?”
受訪者:阿楠,男,85后
阿楠與女朋友屬于及時享受的“月光族”,一到月底就沒錢。“每次參加朋友的婚禮,我也會萌生結婚的念頭。可是一算結婚的費用,我就怕了。”父母每次催阿楠結婚,他總會算一筆賬給父母聽,結婚要有房子吧?首付讓我們去哪找?貸款還要月月還款。結婚要置辦服裝、買結婚戒指、拍婚紗照……一個典禮加宴請,花五六萬只能“體面”收場,絕對辦不出什么特色。
于是,每次的結婚念頭都會在盤算這筆終身大事的“浪漫費用”時,消失得無影無蹤。阿楠說:“我又覺得只領個證就讓女朋友把終身交代了,對她不公平,所以不如維持現在的狀態,和女朋友租住在兩室一廳的房子里,年前還到新馬泰浪漫了一把。”女友也恐懼婚姻,她說:“現在做頓飯,我覺得他很體貼。要是結婚以后做飯,那就是他理所當然的義務了。結婚比不結婚還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