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劉安琪)報告指出,今年要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強基礎。
■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報告內容】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全面推進糧食高產增效創建。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帶。加快提升園區主導產業和綜合配套,全面落實支農政策,加快建設連云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完善農業人才、科技支撐體系。
【權威解讀】王靖(市農業委員會主任):2016年,我們將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途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生產體系和產業體系,著力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一是實施糧食產能鞏固提升工程。加快推進糧食生產能力提升,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土壤有機質提升等項目,建成一批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加快推進集成技術的推廣,重點是大規模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扎實推進糧食增產模式攻關,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商品有機肥,不斷提高地力水平,切實提高耕地質量。
二是實施高效設施農業轉型升級工程。推進主導產業高端化,打造高效農業集聚區。對優質稻米、設施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特色林果、水產等主導產業,重點加強產業整合、資源整合、空間整合,調優產業、品種、區域結構,并以打造全產業鏈的手段,將龍頭企業和產地市場作為核心,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是實施現代農業園區提檔升級工程。開展“十有”園區創建,推動各個園區進一步提檔升級,增強輻射、示范、帶動功能。推進科技興園,通過借外腦、搭平臺、抓培訓,引進一批省內外科研院所專家團隊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建成一批以市內農業專家為主體的園區科技創業實體,培訓一批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水平的職業農民。
■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報告內容】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東海中澳肉牛、灌云丹育種豬等50個重點項目,建成市級農業信息大數據中心,農產品出口額繼續保持全省前列。扎實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電商示范村50個,農業電商交易額達20億元。開展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示范村創建,強化特色品牌培育,啟動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
【權威解讀】王靖(市農業委員會主任):2016年,我們將以建設“一帶一路”連云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為重點,堅持外向化、規模化、集約化、信息化發展,更加注重依靠科技提升農業,更加注重全產業鏈理念發展農業,更加注重引入“互聯網+”拓展農業。
一是實施外向型農業示范帶動工程。突出抓好“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積極搭建農業政策交流、農業科技合作、農業貿易物流、農業金融服務和農產品信息合作平臺等五大平臺,加快推進贛榆、東海、灌云、灌南和現代農場農業合作園區等五大園區建設,全力擴大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農業裝備制造、科技合作和種苗繁育等六大基地規模,做強農產品出口企業,做優農產品出口基地,做響農產品出口品牌,做大農業對外投資規模,推動外向型農業跨上新臺階。
二是實施現代農業“互聯網+”工程。重點實施農業“互聯網+”現代農業五大行動計劃,引領農業“創客”創業,帶動農民利用互聯網致富。其中,五大行動計劃分別為:“互聯網+生產”行動計劃,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互聯網+經營”行動計劃,推進農產品營銷網絡化;“互聯網+服務”行動計劃,推進農業信息服務便捷化;“互聯網+管理”行動計劃,推進農業行政管理高效化;“互聯網+創業”行動計劃,推進農民創業大眾化。
同時,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選擇有區位優勢和農業產業特色的區域,扶持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游村鎮,提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創建水平。積極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開展農業品牌塑造培育、推介營銷和社會宣傳,打造一批有影響力、有文化內涵的農業品牌。開展農產品質量“創牌立信”活動,以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三品一標”獲證企業為重點,打造一批農產品質量“創牌立信”示范單位。
■ 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報告內容】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禽畜、水產養殖標準化水平,提升農機化服務水平,秸稈機械化還田率保持50%以上,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達到80%。
【權威解讀】王靖(市農業委員會主任):2016年,我們將實施畜牧業提質增效工程。按照“規模經營、健康養殖、加工增值、生態友好”的現代化畜牧業發展道路,實施生豬規模養殖提升、家禽業結構優化、優質牛羊擴群增量、屠宰加工業增值、畜禽種業培強、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提升、畜產品質量監管、養殖設施裝備升級等八大行動,加快實現畜牧業發展由“增量型”向“提質增效型”轉變。
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制定推廣一批簡明易懂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扶持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率先開展標準化生產,實現生產設施、過程和產品標準化。加快推進全程機械化,重點抓好稻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以推進商品化育供秧為載體,大力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加速推進水稻種植機械化進程。
■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報告內容】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體制,修訂鎮村布局規劃,切實加強小城鎮建設。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構建落戶成本科學分擔機制,維護進城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廣“六位一體”農村環境長效管護機制。
【權威解讀】胡廣林(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農工辦主任):2016年,我們將以美麗鄉村示范區建設為載體,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以提升農經(扶貧)隊伍素質為保障,推動全市“三農”工作再上新水平。
開展美麗宜居鄉村“三村聯動”示范區創建。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確保年內全市30%的村達到規劃布局好、村容環境好、產業特色好、配套服務好、人文精神好的“五好”示范村標準,90%的村達到整潔村標準。提升村莊環境整治管理水平,全面推廣灌南縣農村環境長效管護工作“五化”新機制,實現全市農村環境管護“五化”機制全覆蓋,加快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道路修護、綠化養護、河道管護、公共設施維護、文明習慣養成“六位一體”的環境長效管護機制。
啟動新一輪農村脫貧奔小康工程,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推進村級規范化建設,加強農村、農經干部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關鍵領域改革,促進農民增收。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掃尾工作,打牢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礎。年內,承包經營權證頒證率達到90%以上。配合不動產登記部門完成農村宅基地普查登記。加快提升產權交易市場運行質態,制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指導意見》,全年完成產權交易金額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