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楊濟澤 袁春梅 武娜 周承君 王婧)你來或者不來,見或者不見,它就在那里,它雖然無聲無息,但你卻能感知它的存在。雷鋒車雕塑就是這樣,在無聲無息中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雷鋒精神在港城大地生根發芽。新海實驗中學延安校區兩名學生長年堅持擦拭雷鋒車雕塑的凡人善舉,讓連云港市人民的關注點再次聚焦“雷鋒車”。連云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滕雯對此作出批示:全社會都要向“雷鋒車手”的精神學習,把這種美好傳遞出去。
城雕已成港城精神文化的凝煉
三月的暖陽里,屹立于華聯廣場的雷鋒車雕塑熠熠生輝。2008年6月20日,天空飄著小雨,位于華聯中心廣場的雷鋒車城市雕塑正式落成,淅瀝瀝的雨點滌蕩著城雕,流動的雷鋒精神在此刻被固化。
整座雷鋒車城雕,占地面積800平方米,高12.6米,選取圓雕與浮雕的藝術特點,以象征雷鋒車歷程的柱體為作品中心,前方是雷鋒車組服務旅客的人物造型,展示了車組服務旅客的經典感人故事畫面。飄落的雨里,更使人感受到雷鋒精神的崇高。
“每次從那經過,都會心生敬畏之心。”連云港市民李先生表示,在籌建雷鋒車雕像時,他捐了200元,就特別想早點看到這個雕像在港城落地生根。“有人覺得學雷鋒已經過時了,這些認識是不對的。”李先生說,新時期,我們仍然需要弘揚雷鋒精神,屹立的雷鋒車雕塑,時時刻刻在號召我們把學雷鋒融化到道德實踐活動中去。
“1963年,在全國人民學雷鋒的春潮中,新浦汽車站總站七名普通女工,積極行動起來,義務接送旅客,雷鋒車在港城大地誕生……”83歲的張俊鵬老人,站在雷鋒車雕塑前,崇敬激昂地誦讀《文明的旗幟———雷鋒車》。
老人每周都會來幾趟華聯廣場,自愿清潔維護雷鋒車雕塑。“幾天不來,就覺得心里有事。”老人是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退休教師,自雷鋒車雕塑落成,就經常來這里打掃衛生,維護清潔。“雷鋒車雕塑,不是一個簡單的觀賞性雕塑,他更是港城精神的體現。”老人不想讓雕塑存在半點垃圾,所以自愿來清潔,也帶著身邊的孩子來打掃,把雷鋒精神落到生活的實處。
雷鋒車雕塑以及雷鋒車事跡陳列館建成,也讓港城青少年教育有了更好的教育基地。新海實驗中學周老師介紹,學校會經常組織孩子來新浦汽車總站雷鋒車事跡陳列館參觀,現場的參觀學習,讓孩子們更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雷鋒精神。
與時俱進拓展“雷鋒車”服務
“您好,有什么需要幫助的?”這句問候,曹珊珊每天都要說無數遍,作為新一代“雷鋒車手”,1993年出生的曹珊珊每當發現乘客面有難色之時,都會主動上前伸出熱情幫助之手。54年前,第一代“雷鋒車手”開啟“寧愿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學雷鋒熱潮,歲月輾轉,第六代“雷鋒車手”又接過了雷鋒的“槍”。
近年來,新浦汽車總站依靠“雷鋒車”這一優質服務品牌,相繼開通了“雷鋒車”號長途班車、高校學生返校直通車,車站成立的“雷鋒車服務熱線”,全天候24小時為旅客們提供車次查詢,車票預訂以及投訴處理等服務。這些周到服務,在極大方便廣大旅客的同時,也是對雷鋒精神的傳承。
“雷鋒車”組不僅僅將站內的服務工作做好,還將“雷鋒車”精神向社會延伸。“雷鋒車”組志愿服務隊每年都會走進社區、走進福利院、走上街頭開展各類志愿服務。近年來,車站共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5萬余元,動用各類志愿者1000余人次為近2萬人提供過幫助,取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滕部長在批示里說,全社會都要向‘雷鋒車手’學習,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是在鞭策和激勵我們車手要將雷鋒精神更好地學習和傳承下去。”新浦汽車總站站長王平說。為了更好地傳遞雷鋒車精神,新浦汽車總站“雷鋒車”組將與時俱進,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建立車組人員選拔機制,篩選一批業務水平高、服務質量優、素質過硬的車組人員。同時,形成重大問題合力救助機制,對旅客在車站有重大困難救助、出現生命危險意外等情況,根據預案尋求合適的方式實施救助,最大程度減少旅客損失。
大力弘揚善舉并傳遞接力棒
“我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兩個孩子的事跡,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吃驚,緊接著就被他們這種多年如一日的堅持所感動。”昨天下午,新海實驗中學延安校區副校長董大溧告訴筆者,多年來,學校一直堅持“真善教育”,并將之細化為“三懂三會三愛”教育,將踐行公益理念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通過走進敬老院、特教中心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助人為樂的成就感。
“我每次跟著張爺爺去擦洗雷鋒車雕塑時,內心總是充滿了成就感和喜悅感。”八年級的徐振超說,滕部長的批示和社會各界的褒揚,讓他和李逍驁有些不太適應,但他心里有一個想法:將來在繼續做好事的同時,也要帶動更多的同齡人加入學雷鋒的隊伍,讓大家齊心協力為港城的文明建設盡一份力,也能分享做好事的快樂。
“李逍驁和徐振超目前是入團積極分子,學校團組織決定,3月份將吸收這兩個孩子加入共青團。”學校團委負責人祝斌說,李逍驁和徐振超已用行動證明自己符合入團標準,而共青團也正需要這樣品學兼優的中堅力量加入。祝斌同時表示,學校相關負責人已經考慮將這兩名學生列為2017年度“感動新海人”候選人,希望通過進一步表彰他們的事跡,更好地將雷鋒精神傳遞出去。
筆者從連云港市教育局也了解到,在滕部長作出批示后,連云港市教育局迅速組織辦公室、基教處、團工委等相關處室進行集中討論,起草活動方案,準備聯合相關部門,將“學習雷鋒精神、傳承優良品質”活動納入2017年連云港市中小學德育教育體系,通過下發倡議書、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組織廣大青少年學習徐振超、李逍驁兩位同學熱愛家鄉、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進一步營造學習雷鋒精神、建設文明港城的濃厚氛圍。
讓更多“雷鋒車”作品深入人心
“文化部門一直秉承雷鋒精神,不僅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雷鋒精神,更是利用多平臺加強雷鋒精神的宣傳,使雷鋒精神在我們社會中發揚光大。”連云港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
連云港市文化館編創并表演的情景劇《情滿雷鋒車》,通過生動的劇本和演員們精彩的演繹,深深地感動了現場的觀眾。《情滿雷鋒車》在省內外開展巡演20余場次,受眾達數十萬人。
自網絡媒體興起以來,文化部門更是投入微電影的拍攝,用微電影來講述《雷鋒車》的故事。2013年,新浦區文聯、區作家協會主創的港城公益微電影《雷鋒車》在港城各大門戶網站及連云港市電視臺播出。2014年,雷鋒車系列微電影相繼播放,引起全國各大網站關注,產生較大社會反響。
“滕部長的批示,讓我們今后在傳遞雷鋒車精神方面,有了具體的方向和坐標。”連云港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周霞說,連云港市文廣新局將在傳統媒體宣傳“雷鋒車”精神的基礎上,加強微信、微博、網站等新媒體平臺對“雷鋒車”的宣傳,讓更多的連云港市民學習“雷鋒車”。
大量凡人善舉助推文明城市創建
“‘雷鋒車’組助人為樂、奉獻社會,以雷鋒為榜樣,把旅客當親人,為南來北往的人們排憂解難,讓旅客切身感受到‘在家千日好,出門也不難’。”連云港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1997年,連云港市委、連云港市政府發出向“雷鋒車”組學習的號召,掀起“與雷鋒車同行”的學習熱潮。“到今年,港城大地已掀起了長達20年的‘與雷鋒車同行’志愿服務活動熱潮,并形成了在全國有廣泛影響的志愿服務品牌。”連云港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已經得到廣泛認同和踐行,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志愿服務推動“生活更幸福,城市更美好”,2015年,連云港市當選全國“十大幸福城市”。
今年是三年一輪的全國文明城市“大考之年”,連云港市將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的積極作用,更加廣泛地組織動員引導廣大連云港市民參與文明教育、秩序維護、環境保護、群防群治等公益性事業,成為良好風尚的倡導者、現代文明的傳播者、文明城市的建設者。
今后,相關部門將在進一步壯大志愿服務隊伍的基礎上提升活躍度,推動“與雷鋒車同行”志愿服務站扎根社區,成立多支專項隊伍。建立完善志愿服務嘉許制度和回饋制度,大力評選優秀志愿者、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優秀志愿服務社區,出臺志愿服務回饋激勵辦法,充分體現“好人好報”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