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 者 張晶晶 通訊員 孫淑莉 姜偉)1800噸的生活垃圾能脫水720噸,而且能分揀出金屬、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如此神奇的垃圾減量“功臣”就是已經落戶連云港市的全國首個垃圾干化項目。近日,記者從連云港市城管局了解到,該項目將于9月底試運行,屆時,生活垃圾在進焚燒發電廠前將實現“減肥”又“縮水”,提高垃圾回收資源的利用率。
國內首個垃圾干化處理項目落戶我市
近日,記者來到連云港大浦工業區正在建設中的晨興環保垃圾干化工程建設工地,發現一期工程主體土建基本完工,正在同步進行設備安裝。據晨興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新民介紹,垃圾干化項目的全套設備是從德國引進的,且是國內首例引進的垃圾干化處理線,建成后日處理規模達到750噸。
由于生活垃圾含水量大,很多垃圾焚燒發電廠在焚燒之前將垃圾放在原生垃圾庫里停留幾天,以去除一些滲濾液(水分),在此過程中,會自然經歷一個厭氧反應過程,排放更多有害氣體,增加滲濾液處理成本。該項目投入運行后,脫水后的生活垃圾變干再分選,讓垃圾焚燒效率更高,在降低“三廢”排放量的同時還將提高垃圾年處理能力,實現資源的再利用。
填埋變焚燒 循環利用生活垃圾
據連云港市環衛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以前,連云港市的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填埋的處理方式,而釣魚山垃圾填埋場已經填埋240萬立方米的垃圾。由于滿庫容,釣魚山填埋場已采取封場處理。盡管連云港市新建了劉灣垃圾填埋場,但其只作為焚燒發電廠的備用場地。按照當前日產垃圾1800噸全量填埋,備用場只需2-3年就會填滿。
為了節約土地,破解垃圾圍城的困擾,2010年以后,市區的生活垃圾采用全量焚燒的方式。為了循環利用生活垃圾,目前,連云港市各縣區的垃圾焚燒廠也已啟動建設,但由于對污染物排放的擔憂,在一些地方得不到民眾的支持和理解。在大力推進垃圾焚燒項目的背后,還需引起重視的是,在未經分類回收和挑選的情況下,垃圾無法“變廢為寶”,導致資源的浪費。
因此,為了提高垃圾焚燒熱值、降低成本、減少有害氣體排放,將生活垃圾脫水變干勢在必行。
無需助燃劑 年節省燃煤九萬噸
垃圾焚燒前為什么需要進行干化處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水分,焚燒垃圾需要添加15%-20%的燃煤作為輔助燃料,這樣,既不符合我國節能減排產業政策導向,又增加了成本,也會產生額外的溫室氣體排放。經過瀝水干化的垃圾本身就可以作為助燃物,也就是說燃燒將不再需要煤,而垃圾干化項目的先進之處還在于對垃圾進行自動化機械分揀。
金新民說:“機械分揀是將干垃圾里面的電子碎片、鐵和有色金屬等篩選出來回收利用;然后把不可燃物,如玻璃、沙子、石頭、陶瓷等分離出來,這些可用于道路建設。余下的可焚燒物質,例如塑料、木頭、紙張、硬紙板、布料和有機物等,可制成固體回收燃料。”
另外,晨興環保的相關負責人算了一筆賬,按照垃圾焚燒廠日處理能力1200噸來計算,現每天需添加燃煤240噸,而在垃圾干化項目投入使用后,預計每年可節約燃煤9萬噸,同時降低60%以上一氧化碳的生成量,使生活垃圾量減少四成,同時可以使連云港市焚燒發電廠的處理能力提高到2000噸/天以上,可以在不新建垃圾焚燒爐的情況下,大大提高垃圾的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