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來賓 張澤瑞 通訊員 任亞林)每天清晨,家住連云港海州區巨龍南路的王川川洗漱用完早餐后,都會騎上一輛橙色的公共自行車來到海州區公安分局,開始一天的工作。自從2015年他辦了一張公共自行車卡后,公共自行車成為他短途出行最得力的工具,從辦卡至今王川川累計借車次數已接近2000余次。
中午到了,健身教練劉雨都會騎上一輛公共自行車去健身房上班。車程較長,但劉雨每天都在挑戰自己的騎車速度,他笑稱自己的腿部肌肉就是這樣練出來的。“以前需要辦卡,我又容易丟三落四就沒辦,現在有了叮嗒出行,手機掃碼就能取車。”
夜晚,私營公司老板張逸凡結束了一天忙碌的生意,騎上一輛公共自行車沿著西鹽河優哉游哉地騎了起來。吹著清風,看著河景,又能鍛煉身體,張逸凡幾乎每晚如此。“像我這樣騎起車來也不注意時間,偶爾超過一小時就扣一塊錢,我也無所謂。我有些朋友,卡都用了兩年了,一分錢都沒扣過。”
2014年5月,連云港公共自行車一期工程投入建設,對于這種新鮮的用車方式,“車怎么借”“這車好騎嗎”“騎車貴不貴”等一系列問題讓市民摸不著頭腦。如今,公共自行車用戶已經達到4萬余人。連云港公共自行車從開始投入建設到如今已有三年,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公共自行車已悄悄改變每個港城人的生活。
公共自行車的出現,實現了慢行交通與BRT公共交通無縫對接,公共自行車的目的就是要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家住建院未來城的李先生向記者說道:“我在連云區上班,每天做BRT來回。累了一天,下班后坐車到市民廣場站還要走十幾分鐘才能到家,現在有了公共自行車我可以直接騎車到家門口,真的很方便,這真是政府為我們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
隨著在海一方公園等景觀性站點的設立,公共自行車已不再單單是種代步工具,同時也成為人們休閑消遣的方式,公共自行車也從昔日的解決最后一公里的代步工具,到如今鍛煉健身的“利器”,“騎行”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公共自行車低碳、環保、廉價、便捷是現在城市的大趨勢。從國內到全世界都盛行這種低碳便捷的出行方式。例如,巴黎市內每隔200多米就有一個聯網租賃站。每次用車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則免費。自2005年5月以來,里昂市的3000輛租賃自行車已行駛了1609萬公里。里昂市的機動車流量下降了4%,這一數據相當于減少了汽車行駛所排放的3000噸二氧化碳氣體。
2016年,連云港市委市政府將擴展市區公共自行車網點列為全市十大重點民生工程。連云港市已累計有公共自行車站點218個,自行車4800輛,已辦理租賃IC卡3.3萬余張,市民總租用量已超過370萬余人次,日最高租用量已突破9000人次。2016年12月推出的手機軟件“叮嗒出行”,市民可以下載軟件用手機直接掃碼租車。至此,公共自行車已經完全融入市民的生活。
時至今日,連云港市又啟動新一批公共自行車投放,由城建控股集團負責建設和運營管理,預計共設立站點338個,自行車12800輛。真正讓這項民生工程落地開花,形成“覆蓋面廣、成片成網、密度合理、高效便捷”的公共自行車綠色服務網絡。三期項目建成后,將讓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更方便、更快捷的公共自行車綠色出行帶來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