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光明日報版》頭版報道贛榆鄉賢方敬
【連網】5月31日,《光明日報》頭版大篇幅刊登了方敬教授事跡,以《老教授 新鄉賢》為題,從“新鄉賢”的視角切入,從戰火熏陶愛國心、助學扶困大情懷、移風易俗改鄉風三個方面,講述了其助學扶困教化鄉鄰的感人故事。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看了該文后,稱贊并批示:“新鄉賢”的事跡生動感人!此前,方敬教授曾被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現代快報、連云港日報、蒼梧晚報等30多家中央及省市級媒體接連集中報道,100余家門戶網站轉載。
▲“現代鄉賢”方敬
他是高級知識分子,卻淡泊名利,把捐資助學當成事業一做就是近40年;他生活簡樸,卻慷慨解囊,傾盡200余萬積蓄幫助家鄉260余位寒門學子走進高等學府。他就是“現代鄉賢”方敬,是他教書育人,春風化雨,他讓尊師重教在贛榆蔚然成風。
◊下面是5月31日《光明日報》對贛榆“現代鄉賢”方敬教授事跡的報道----
老教授 新鄉賢
——記助學扶困教化鄉鄰20年的方敬教授
《光明日報》記者 鄭晉鳴
一雙布鞋、一領舊衣、一下巴稍顯凌亂的白胡須……他叫方敬,原是華東師范大學的教授。從1978年開始,方敬每年都從上海回到父親出生的地方——連云港贛榆任莊村捐資助學;1998年,他退休7年后,便徹底搬到了任莊村。20多年來,他捐獻了200多萬元的積蓄,資助任莊村260余名寒門學子上了大學。連續榮膺“中國好人”“江蘇好人”“連云港市助人為樂模范”的方敬,感動著港城。
戰火熏陶愛國心
1931年,方敬生于上海,6年后,日軍的鐵騎踏碎了十里洋場的華燈。方敬隨母親逃難到租界,后來租界淪陷,一家人成了戰爭難民。15歲那年,方敬考入上海華東模范中學,就是在這里,方敬看到了救國救民的出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9年初,方敬即將畢業,班主任胡景清將他叫到辦公室,問他畢業后準備做什么。方敬回答:“我要像您一樣當老師!”“說說理由。”“因為只有教育強盛了,人才多了,國家才能強大,我愿做國富民強的基石!”胡景清滿意地笑了。畢業后,方敬果真成了一名小學教師,因為才學人品俱佳,不到幾年就升任校長。之后的幾十年中,他當過中學校長、大學校長,還在科研院所當過領導,從一名小學教師干到了教授。
今年86歲的方敬,依然沒有忘記當初的信念,教育是他畢生的追求。也正因為不忘初心,才有了方敬后來助學扶困、教化鄉鄰的事跡。
助學扶困大情懷
走在港城街頭,隨便問一位路人:“你知道方敬嗎?”得到的回答大半是:“知道,是一個助學的老教授。”如果恰好這位還是方敬的鄉鄰,那他必定能指明去往景清書苑的路。助學扶困,成了方敬最鮮明的印記。
“方爺爺告訴我,我是個讀書的料,不能放棄。”祁海燕說,高中時她是班里最有希望考上大學的孩子。老師的鼓勵,同學的羨慕,卻抵不過一窮二白的家境。高考前夕,海燕決定放棄考試,南下打工。“就在我走出校門的時候,我看見一位陌生的老人,他問我是不是叫祁海燕。”這是祁海燕第一次見到方敬。當方敬掏出一萬塊錢硬塞到她手里時,祁海燕簡直不能相信一位素未謀面的老人竟愿意資助她上學,她怔住了,自尊而敏感的心靈被突如其來的善良感動,淚水順著臉頰滾落下來。
2012年,方敬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家人把他接回上海治療,勸他留在上海休養。他去了幾次,卻不愿久居上海。“爺爺是放不下這里的貧苦學生。”祁寶寧也曾是一名受助者,他說,那段時間方爺爺加快了助學的腳步,甚至還在附近的中小學設立了獎學金。
做好事在哪里都能做,為什么要執意從上海回來呢?“這筆錢在上海不算什么,而在任莊村就能發揮大作用。它能改變一批孩子的命運,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人才。”方敬的回答簡短有力。
移風易俗改鄉風
任莊村最出名的建筑,不是大樓房,也不是現代化工廠,而是一間小小的書院——景清書苑。在這3間簡單樸素的平房里,方敬教人習字,分文不收。
“他是全村人的老師!”相恒柱是任莊村的老支書,方敬剛回村時就與他結識了。“他從上海回到村里,看到村里治安亂、環境差,很是著急。”相恒柱說,那段時間,方敬是他辦公室的常客,常常坐下來一聊就是幾個小時。方敬并非空發議論的人,他和相恒柱一起制定了《黨員治安保護條例》。此外,他還自掏腰包買工具,帶領鄉親們整治村里環境。
“方老最大的作為,是涵育了村里的鄉風。”宋悅是宋莊鄉文化站站長,他告訴記者,方敬至少為村里帶來三處變化:一是讓村民擯棄了“上學不如上船,讀書不如賺錢”的老觀念,教育越來越受村里人重視;二是用行動教化鄉鄰,使村里的環境和治安得到了很大改善;三是仗義疏財,在村里營造了急公好義的好氛圍。
對家鄉,方敬有著深沉而又復雜的情感。“我愛這里的恬靜景致,又清楚這里的落后貧瘠。”正是為了改造這里,方敬才會回來助學、教字。“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總要為社會做些好事。”
◊此前中央及省市主流媒體也對方敬教授事跡做過報道:
▲央視采訪組一行采訪“現代鄉賢”方敬
▲今年1月,央視《新聞直播間》報道方敬教授事跡
▲新華社采訪組聚焦“現代鄉賢”方敬
▲《現代快報》整版刊登方敬事跡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
▲方敬獲得“中國網事 感動2016”年度人物
▲方敬獲得感動中國“江蘇十大感動人物”并名列榜首
▲“美德照亮港城”系列公益短片聚焦方敬
編后: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不容易。幾十年來,方敬不僅自己做善事,還用嘉言懿行影響著鄉親們,樹起這里的文明鄉風。眼下正值文明城市創建攻堅拔寨之時,根植于“現代鄉賢”方敬骨髓的大義和時代擔當,無疑為我們樹立起了一支文明的標桿。鄉賢是鄉村治理的橋梁、鄉村發展的智庫、鄉風文明的榜樣,文明創建需要更多像方敬老師這樣的“鄉賢”參與其中。近年來,贛榆區各鎮各部門因地制宜扎實推進鄉賢園、鄉賢廣場和鄉賢榜建設。通過頌傳“古賢”,挖掘整理先進事跡,弘揚傳承先賢的思想精神;引進“今賢”,鼓勵新鄉賢回鄉投資,參與公共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新賢”,培養有見識、有擔當、有威望又自愿扎根鄉土的新鄉賢,在全區形成人人學鄉賢、人人頌鄉賢、人人做鄉賢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