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莊婷婷)“今年西瓜行情不錯,估計能多賺點,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啦。”在灌云縣楊集鎮小喬圩村的高效設施農業西瓜大棚里,一顆顆西瓜長勢喜人,龔成用一邊精心侍弄著西瓜,一邊笑呵呵地說。
楊集鎮小喬圩村是省定經濟薄弱村,位于灌云縣縣城東部20公里處,324省道從村中部穿過。全村有10個村民小組,739戶農戶,其中貧困戶153戶。“經過大家的努力,去年我們有132戶脫貧,現在村里還有21戶貧困戶,我們正在積極想辦法,幫助他們脫貧增收。”小喬圩村村主任曹紅連告訴記者。
近年來,小喬圩村圍繞壯大集體經濟和增加低收入農戶收入兩大任務,在鎮扶貧辦積極配合下,結合村情實際,整合緊鄰324省道1100畝農業用地,興建高效農業休閑生態園項目。整個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分為高效設施農業和漁人碼頭生態園兩個版塊。其中高效設施農業占地750畝,總投資2000萬元,主要種植冬韭、西瓜和經濟果木林帶。
龔成用家里有5個孩子,老伴身體又不好,生活貧困。去年,在村里的支持下,他加入了邵強果蔬合作社,承包了30畝地種西瓜。如今,首批西瓜已經成熟并上市銷售,每畝土地收入達5000元,是稻麥種植的5倍,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西瓜可以收4到5茬,今年行情好,第一茬基本就可以收回成本,日子會越來越好。”龔成用對將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邵強果蔬合作社是小喬圩村果蔬大戶邵培成組建的。今年51歲的邵培成從部隊復員回來后就開始搞大棚種植,有26年的種植經驗,是村里有名的能人大戶。去年,邵培成和村里簽訂協議,成立以兒子邵強為名的邵強果蔬合作社,吸收了村里和附近的26戶貧困戶一起搞大棚種植。“都是鄉里鄉親,我也愿意看到他們生活好起來。我們組成合作社,統一購買化肥、農藥,量大可以優惠,我們還統一進行技術指導,希望大家都過上好日子。”邵培成說。邵培成的兒子在南京農業大學讀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后就回到家鄉,和父親一起搞大棚種植,用自己所學回饋鄉親。除此之外,種植大戶每年將交給村委會8萬元管理費用,增加村集體收入,并常年為低收入戶提供60個就業崗位,每年每戶可增加收入2萬元以上。同時,增加短期用工100人以上,每人每年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據了解,目前,小喬圩村的漁人碼頭生態園也正在建設中。項目總投資1000余萬元,占地350畝,建有精品林果采摘區、有機蔬菜采摘區、花卉種植展示區、淺水藕龍蝦養殖區、農耕主題園、家禽養殖觀賞區、濕地主題公園和游樂園,并配有健身廣場、生態停車位和游客接待中心。“項目建成后將有效吸引連云港市區、灌云縣城、響水縣城、濱海縣城等周邊游客,年可接待游客10萬人次,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并可帶動近百戶低收入農戶脫貧。”曹紅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