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穆春橋) 日前,從市海洋與漁業工作推進會上傳來消息,為提高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水平,加快海洋牧場建設步伐,我市將全面實施海州灣灣長制。
近年來,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目前,人工魚礁區生物資源快速恢復,牧場區生態養殖效益同比周邊地區每畝提高2000多元,實現了生態、經濟效益雙豐收。開展的秦山島、連島、竹島、羊山島以及岸線、濕地整治修復,使濱海居住和旅游環境得到了明顯提升。此外,我市還積極開展海洋生態損失補償先行先試,目前累計落實海洋生態補償金額4億元,全部用于生態港區建設和海洋生態修復。海洋生態整治修復的推進,帶動全市海洋經濟總體實力的穩步提升,2016年,全市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突破700億大關,占全市GDP的比重達30%,海洋經濟已逐步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據了解,為加快建立科學的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機制,加強海域、海島、岸線等資源分類指導和管理,我市計劃全面實施海州灣“灣長制”,加強陸海統籌,嚴控陸源污染排放,提高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水平,加大海洋牧場建設步伐,認真落實海洋捕撈漁船雙控和資源總量管理兩項制度。同時加強涉海工程、入海河流、排污口綜合治理不斷完善海洋生態補償制度,積極爭創全國海洋生態補償試點城市,促進海洋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切實提升海州灣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全力將海州灣打造成全國“藍色海灣”示范區。
此外,實行灣長制后,我市還講深化三維立體綜合監管平臺應用,加快推進海洋大數據中心建設,推進海洋環境在線監測能力建設、漁港監管信息化建設和漁業產業轉型升級,在各縣區培育生態養殖推廣、園區升級改造、淺海域漁業開發、外向漁業升級和特色休閑漁業,發展有連云港特色的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