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通訊員 陳達 夫標)“俺以前養豬沒想過環保,糞便都排到村頭小河里了,弄得人家連水都沒法喝了。”昨日上午,在東海縣李埝鄉石寨村村頭,正在地里干活的42歲村民王永金說,而曾經建在這里的豬棚早已不見蹤影。 李埝鄉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內養殖場(戶)有13個,截至目前,已完成規范治理7個;全鄉家庭散養戶共341戶,已規范處理224戶。
長期以來,由于畜禽散養,農村的林果經常遭到破壞,路上更是糞尿遍地、氣味難聞,對地下水源、村莊環境衛生狀況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大多數群眾對此頗有怨言。早在 2015年,在李埝鄉開展的“百名干部下基層,排憂解難促和諧”活動中,就收集到12件涉及畜禽養殖污染的環境訴求。當年,李埝鄉就適時開展了整治畜禽養殖污染、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面對群眾訴求意愿和環衛一體化要求的不斷提高,今年,李埝鄉又在全鄉范圍內開展畜禽養殖污染規范治理活動,以“零容忍”的態度再次向畜禽養殖污染宣戰,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畜牧業,讓鄉村“風清氣順”。在政府的號召下,恰恰村養了6000多只蛋雞的養殖戶張濤如今進行了轉型,將以前臭味難聞的雞舍改成了清潔衛生的農家樂。
對于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李埝鄉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據離村莊、河流等遠近劃分為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禁養區內的養殖戶必須全部拆除、轉產,限養區內的養殖戶進行環保提升改造,適養區內的養殖戶要建設完備的污水處理設備,不得隨意排放糞便。為了推動養殖業“升級換代”,李埝鄉在畜禽養殖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三退一進”飼養模式,推廣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生態化養殖模式,積極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設,樹立樣板,穩步推廣,共打造示范點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