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6月30日,邵中國當選為江蘇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他說:“我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工,做夢也沒有想到能有當黨代表的一天,我非常感謝江蘇和浙江兩地給了我這個榮譽。”
邵中國被授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網絡配圖)
為什么他的發言里會提到浙江?因為邵中國正是杭州朝暉街道江蘇灌南駐杭流動黨員黨委的書記,他和這個特殊的流動黨員黨委一直在杭州工作活動,走出了一條“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長期受教育、兩地顯作用”的基層黨建新路。
在流動黨員黨委的帶動下,來杭州務工的灌南人為自己打造了一張金名片。熟悉流動黨員黨委的人,提起邵中國和流動黨員黨委都會說一聲:“他們真把杭州當成了家在愛。”
黨員開展法律宣傳活動(圖源網絡)
一個好七叔帶出一支好隊伍
“服務他鄉”是邵中國慢慢摸索出來的工作理念之一,“你對別人好,別人一定會對你好;你在一個城市服務得好,這個城市一定會更溫暖地接納你。”邵中國說。
七叔邵中國,是個特別熱心的人。他當年在朝暉二區居住的地下室,是很多灌南人來杭州務工的第一站,在他家打過地鋪的人每年都有上百個。
剛開始,他在黎園社區建立了“新市民服務隊”,現在變成了長效化的社會組織“七叔居家服務社”。
“七叔居家服務社,現在有四項服務內容:一個是理發;一個是小家電和小區電控門的維修;一個是義務巡邏;還有就是應急情況下的居民家政服務。”邵中國說。
在“服務他鄉”的原則下,在“朝暉街道江蘇灌南駐杭流動黨員黨委”里,除了帶頭人邵中國,也涌現出了很多的好人好事——
2014年7月5日,杭州公交車縱火案現場,現為流動黨員黨委第二支部書記的周文成用15公斤重的啞鈴破窗,在濃煙中沖進車里,救出一名6歲孩童。
1996年離開灌南老家,一直在朝暉街道從事保潔工作的周達銀,臟活累活沖在前面。空閑時他也會拿著夾子和桶撿細小的垃圾,并且把兩個孩子培養成了大學生。
曾經在朝暉附近開理發店的邵軍,現任流動黨員黨委青年支部的支部書記,他曾經是“新市民服務隊”的骨干,黎園社區老人和殘疾人沒法出門理發,只要給他打個電話,他就會上門服務。
還有在黎園社區從事保潔工作9年多的劉玉軍,很多社區空巢老人手機里都存著劉玉軍的電話,水管堵了,人摔了,下雨天沒法出門買菜,給劉玉軍打個電話,他都會來幫忙。
邵中國(圖源網絡)
對這座城市的付出終有溫暖的回報
朝暉街道的工作人員也為流動黨員黨委青年黨支部黨員的工作點贊,“很多黨員在杭州其他城區有工作,能在空閑時候參與志愿服務,太給力了。”
在近期剿滅登革熱的滅蚊行動中,流動黨員們也發揮了“生力軍”的作用,清理小區死角的大件垃圾,為樓道和庭院噴滅蚊藥水,出動了上百人次的志愿者。
“我9月初在北京,聽說需要志愿者幫忙滅蚊,我就給黨委的骨干打了電話,遠程協調組織人員。”邵中國說。
社區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女性,清運大件垃圾根本抬不動。而青年黨支部的成員們大部分都是80后和90后,他們不怕臟不怕累,哪里有需要就沖到那里,“9月9日,我們從小區里清理出的大件垃圾,足足裝了2輛30噸的垃圾車。”
而杭州這座城市,給了這樣愿意付出的灌南人以各種暖暖的回報:
2010年周達銀被下城區和朝暉街道評為“新市民之星”,2013年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范”。
2014年,邵軍注冊了宇誠物業,憑著在朝暉地區樹立的良好口碑,2016年5月接下了朝暉一區停車收費和保安服務的單子。朝暉的很多小區也期望這樣的物業能進駐服務。
劉玉軍的工作得到了朝暉居民的肯定,黎園社區的老書記推薦他入黨,邵中國說:“現在劉玉軍是入黨積極分子,是我們重點培養的骨干。”
雖然做的工作和父輩祖輩來杭州打工的灌南人完全不同,但是聽從黨委指揮,哪里需要去那里、不僅要干活還要把活干好的精神,在第二代、第三代來杭州務工的灌南人身上傳承了下來。
利用周末參與滅蚊行動的志愿者李亮說:“我爸爸媽媽都是七叔介紹來杭州打工的,爸媽都說七叔是個貼心人。我現在打工的地方聽說我周末來做志愿者也很支持,覺得我挺踏實挺熱心的,很認可我,我也很有成就感。”
黨員志愿者參與環境整治(圖源網絡)
用老家的特產搭起更緊密的橋
讓第三代的打工者能扎根杭州,是邵中國和流動黨員黨委目前一直在做的事,他們和輸入地的朝暉街道一起做出了很多嘗試。
朝暉街道組織委員告訴記者:“年輕一代流動黨員幾乎是伴隨著網絡長大的,他們對于杭州沒有父輩的陌生感,他們打工、創業的地方更是遍布杭州,從事的職業也非常多。青年黨支部組建了微信群開展在線交流、發起志愿服務,街道也積極鼓勵流動黨員注冊下城黨員學習教育微信平臺,讓他們和在冊黨員同學習、同交流。”
而作為年輕黨員里的“領頭羊”,邵軍想從另一個方面深化“三服務原則”。他想申請一個注冊商標,把灌南老家的土特產介紹到杭州來,“我們家鄉的菌菇、土雞蛋、湖蟹等農產品都非常好,價格也實惠。我們在服務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好的信用,可以做做微商,在杭州推銷一下老家的農產品,然后通過口碑做大。”
為什么想這樣做?邵軍說:“現在很多人老家都有留守老人、孩子和婦女,如果能做好農產品的銷售,家里的老人就能做做農活,有份收入。在杭州打工的青壯年,不僅能打工,還可以做兼職,這樣家里的收入會大幅度提高。”
他說:“收入是一方面。有時候打工的人常常顧不上回老家看看,如果能建立起這樣的產業鏈,就會有更多的理由和時間回家了。對留守的老人孩子,對出門打工的青壯年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