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王一平 陳毅敏 顧永勝) 日前,連云港海州區人大代表小組聯系選民“群”微友“依山伴水”反映:海州街道沒有路燈盼安裝。區人大代表李娟、孫秀敏經現場調研,及時將情況用手機發送到區人大代表履職管理網絡平臺,得到市、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一個多月后,投資441萬元的744盞路燈安裝完畢,柔和的路燈灑滿了漆黑的街巷里弄。居民群眾把笑意寫在臉上,紛紛點贊區人大代表為民辦了一件實事、好事。
(經過人大代表履職平臺的反映,小巷很快就亮上路燈了)
這只是該區利用APP網絡平臺創新開展人大監督,服務民生的一個縮影。
當前,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也給人大監督創新帶來了新機遇。該區充分認識到傳統的人大監督手段已無法滿足代表與人民群眾溝通互動的需求,必須打造出一套方便快捷的“網絡組合拳”。今年3月,區人大投資30萬元在全市率先建立代表履職管理網絡平臺———海州人大云手機APP。平臺設置WEP電腦管理端和APP手機錄入端2個端口,形成市級、區級和鎮三大網絡平臺,建立海州人大之家“群”、專業代表小組“群”和代表小組聯系選民“群”。通過系統化管理,智能化分析,數字化通報,對代表活動情況記錄、代表提出建議和意見進行實時通報,實現了民情主動搜、民情主動引、民生主動應、民事主動辦。
為了強化平臺基礎建設,促進代表活動規范運轉,該區按照“就近組織”便于活動,發揮特長原則,科學劃分了4個市人大代表小組,30個區人大代表小組和24個鎮街級人大代表小組,并按專業編組方式,共成立法律、財經、APP等12個專業小組,在此基礎上,該區采取“互聯網”+,1+N+x模式,各鎮街“代表之家”只得留一個,將有關制度制牌上墻,各種資料規范建檔,配檔會議桌、電話、多媒體等硬件設施。各代表小組排出代表值日表,代表輪流進“家”進“站”坐班,方便學習交流、議政建言、聯系群眾、讓群眾反映問題渠道及時暢通,聯系和服務群眾更加緊密。
(通過人大代表履職平臺APP上報,村前道路整修一新)
“這下可好了,以后出村進城也更方便了。”日前家住板浦鎮中正社區青年農民張永勝看著自家門前面修復一新的水泥路,對鎮人大代表趙軍、劉啟軍及時建議修通水泥路發出由衷的贊嘆。張永勝所說的村莊道路連接板浦鎮永平村與中正社區、全長25.5公里。由于修建204國道不少渣土車都從此繞道、路面破損嚴重。鎮人大代表趙軍、劉啟軍獲悉情況后及時通過APP平臺,將情況反映到區政府。“時間不長,區建設局籌資800萬元及時將破損的道路進行翻新、重建,解決了群眾的行路難。”過去老百姓想反映問題找不著人,這下好了,我們有問題一個電話就能聯系到人大代表,解決了不少老大難。路通了,燈亮了,環境好了,收入也提高了。心也更加敞亮了,張永勝深有感慨地說。
據海州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王建明介紹,搭建APP網絡平臺決不是搞形式裝門面,而是通過這個平臺,促進人大代表認真履職,更好地服務于民生,服務于經濟發展。今年以來,區人大代表小組緊扣對經濟發展和民生關切,圍繞“兩聚一高”產業轉型、社區建設、環境整治、食品安全、古城復建、澗溝河道建設等九大重點事項開展代表活動,形成關于《食品安全法》貫徹實施情況的視察報告,《全區飲用水源綜合整治情況視察報告》等12個專題報告和16份審議意見。共走訪聯系代表300人次,征求意見建議80多條,為群眾解決問題50多件,協調資金2000多萬元。